广东切换
新闻
广东驱动创新“专精特优”培育创新驱动生力军
2015
10/16
10:51

广东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关键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特别是将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培育成转型升级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

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中小微企业是最主要的创新力量,广东亦不例外。目前,全省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由中小微企业完成,80%以上的新产品由中小微企业开发。由此看来,广东要创建创新示范省,珠三角要打造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营造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建立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优良创新生态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

可喜的是,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大旗下,由高新区、专业镇和大学科技园等构筑的创新载体日益壮大,“前孵化器—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的完整孵化链条日渐成形,以“专精特优”为特色的广东中小企业群体正在加快崛起,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专精特优”扛起创新大旗

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与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它们不仅是区域创新的核心力量,还对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牛思远

实习生 甘韵矶

经过多年努力,广东已经积聚了一批颇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据广东省科技厅披露的数据,自2008年国家颁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来,广东省存量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289家,约占全国13.7%,居全国第二。

在这些支撑起我省创新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中不乏知名的大型企业,但更多的则是以“专精特优”见长的中小企业,它们是我省企业群体中最坚实的“基石”。这些掌握了高新技术的本土中小企业,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头羊。令人欣喜的是,在创新驱动战略的牵引下,这一企业群体正在迅速壮大。

说起无人机,深圳大疆无人不知。2006年,几个大学生在深圳成立大疆创新科技公司,通过精心钻研、持续创新,他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其民用无人机产品迅速抢占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企业产值由2008年的不到300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27.3亿元,成为全球同行业的领军企业。

大疆是广东强大的无人机、无人船企业群体的典型代表。事实上,依托于珠三角特别是深圳“硬件硅谷”强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产业链,广东企业已经在无人机、无人船各个细分领域树立了明显的领先优势。

广州的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是家居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成功典范。该公司利用IT技术串联起电子商务与智能制造,成功解决了板式家具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技术瓶颈,最大化地实现了定制家具的柔性生产工艺,在家具行业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连续4年保持年均100%的增长,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屋个性化定制家具提供商。

事实上,在一大批“专精特优”中小企业的带领下,我省的中小企业已从早期的加工、建筑、运输、商贸等领域,逐步拓展到现代服务、先进制造以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急先锋”。

“双创”激发社会创新能量

在大疆、尚品宅配等一大批颇具成长性的中小型创新企业崭露头角的同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感召下,在深圳、广州等地活跃的创客已达上万人之众,海内外科技创新团队扎堆涌入,新一轮创新创业热潮已经在广东蔚然成风,仅深圳截至今年1月已累计商事主体176.1万户,这意味着深圳1500万市民中,有超过一成的人在创业。创客经济的兴起,为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宜人气候和优良土壤。

改革是这一宜人气候和优良土壤的最好的催化剂。借助于“一照一码”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全面深化改革措施的推进,广东创业热潮方兴未艾。数据显示,3年来,广东省市场主体净增长227.86万户,有效地带动了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广东新登记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就达271.5万人,户均吸纳就业人员5人,同比分别增长27.4%和13.9%。

“双创”要繁荣起来,除了政府搭台民间唱戏,资金和资本的力量不可忽视。创新驱动的道路上,资本是创业团队打通人才、市场和渠道的关键。创造良好的风投创投生态环境和市场机制,能够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创新创业提供加速动力。

以深圳为例,这里创投机构占全国总量的1/3,累计投资中小企业3500多家,培育上市企业超过400家。2014年,深交所上市企业1618家,总市值近12.86万亿元。深交所专门为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而设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业创新在深圳的爆发性增长。

搭建健全的公共服务平台,也是培养“双创”的重要措施。在这方面,我省各地各部门正在全力推动,成效初显。5月31日,在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评审中,江门市竞标成功,成绩位列全国第一,成为全国15个示范城市之一,竞得6亿元国家支持资金。江门市将针对国家支持资金,按照1︰6.5的比例,配套39亿元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财政资金,并通过机制创新,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超过800亿元的社会投资,力争三年内实现小微企业就业目标、创业目标、创新目标的“三大突破”。

因应创新创业热潮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我省高校系统也在办学思路和路径上进行了及时调整。省教育厅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省125所省内高校中,有35所设立有创业学院。

系列政策为中小微企护航

创新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企业虽是主体,但各类社会机构特别是政府的作用不可缺位。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尤为重视培育企业的创新能力,将之视为推动这一重大战略的“牛鼻子”。今年以来,广东紧紧围绕激发和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推出了系列重磅举措和政策。

今年2月,广东以省府1号文发布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着力优化全省创新创业环境,助推企业创新。其中,支持企业建立研究开发准备金制度、科技企业孵化器后补助、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等政策措施均属于国内领先。

企业是创新主体,但往往面临着动力、资源和资金方面的困难,中小微企业尤甚。为此,广东通过成立创新基金、出台《激励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试行方案》、《关于科技创新券后补助试行方案》等一系列举措,鼓励各级政府以一定的资助方式,引导和扶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建设创新机制。

位于东莞市松山湖科技园的意普万尼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其研发生产的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罩盖用尼龙材料,同时获得2013—2014年度国家、广东省及东莞市三级创新基金项目支持。去年,该企业在新三板成功上市。

这只是众多创新能力提出的“专精特优”企业获得创新基金扶持的一个缩影。

来自广东省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216个项目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资助金额近2亿元。与此同时,广东省级创新基金立项项目296项,资助近1亿元。

依赖财政资金补贴补助毕竟杯水车薪。为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充满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今年7月,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创新完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机制的若干意见》,其计划是:2015年至2017年,省财政统筹安排专项资金66亿元,主要运用于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开展股权投资,安排支持小额贷款、担保、风险补偿等专项资金,并综合运用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贴息、代偿补贴、创新奖励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中小微企业投融资。

除了资金支持和投融资机制完善,广东各级政府还在全力为中小微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扶持小微创新企业的最好条件。从今年起,广东在科技计划中设置了“新增孵化面积建设补助”项目,目前已有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市的16家孵化器申请了财政补贴。

广东是众多“专精特优”企业卧虎藏龙之地,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器的落地无疑将助推它们更快脱颖而出。站在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落地的历史时刻,展望未来10年、20年,可以预期,将有一批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小企借力广东良好的创新土壤和创新气候,加快成长为行业冠军、高新技术企业甚至世界级领军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