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经济领跑的最大启示是创新
广东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并经国家统计局核定,2016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5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7.5%。这个增长速度,达到了去年初省政府确定的全年增长目标7-7.5%的最高上限,而其经济总量则连续28年稳居全国第一。另一项成绩更令人刮目相看,去年广东人均GDP达到72787元,是全国的1.3倍。如果把广东当作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来衡量,则广东在全球各国和各经济体的排名可以排在第16位。
对于广东这样一个大省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不容易的,因为广东不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它作为一个行政大省,在其广袤的地域内,不仅有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发达地区,更有粤东西北大量的不发达地区甚至贫困地区。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占尽地利之便,在吸收外资方面发展较快,以“三来一补”为特色的出口加工业至今仍在广东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这种依赖大量低端劳动力而发展的庞大产业随着国内外经济结构的变化,已经产生了不可持续的特点,因此对于广东来说,相比内地具有更紧迫的经济转型的要求。而从广东去年的经济增长点来看,积极吸纳科技创新成果,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已经成为一大亮点。
据广东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广东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52%,有效发明专利量连续7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2%,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6.3%,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2%,光纤产量增长34.3%,智能电视产量增长16.3%。这些近几年新出现的增长亮点,已经成为保证广东GDP领跑国内其他省份的一系列“法宝”,也使广东省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变化所带来的复杂局面面前,能够保持定力。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虽然就目前来看要增加企业的一次性投入,但从长远来看,为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一条捷径。
2008年底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目前虽然已经基本克服,但这场危机使各国原有的经济结构所含有的不足得到了暴露。因此,目前各国都在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只有转型的成功才能保证在经济竞争中不会落伍。而自主创新技术的掌握是保证转型成功的一个“金钥匙”,实际上未来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的掌握。广东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向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实证和启示,而这个启示,也是我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