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供给侧发力探路 广东产业亮出中高端供给新名片_金羊网新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地位更加稳固
金羊网记者 马汉青
南粤大地,万木竞秀,生机勃勃。
在广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奋力决胜全面小康、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对广东提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殷切希望。
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这“三个支撑”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广东使命光荣,催人奋进。
阶段性成果显现
广东是全国最早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地区。作为“世界工厂”广东已蜚声全球,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总体仍处于中低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生产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整体跃升。
2016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号角吹响,广东行动迅速、举措有力,率先出台实施改革总体方案及五个行动计划,把全省经济工作重心转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年来,广东“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2016年,全省淘汰钢铁落后和过剩产能307万吨、造纸落后产能9.658万吨。国有关停类“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2394户、国有特困企业实现脱困427户。全省商品房去库存2197万平方米。金融机构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为企业减负超过1940亿元。启动18项、总投资2.25万亿元的补短板重大工程。
与此同时,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2016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9.5%和11.7%。
“广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广东省统计局表示。
供给侧发力探路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行动上,广东迈出了坚实步伐。
调整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相结合,供给、生产端发力,广东不断打造发展新动力:聚焦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三大抓手,粤东西北产业发展条件显著改善;高快速交通网不断延伸,实现县县通高速,迈向市市通高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新登记市场主体迎来“井喷”……
中高端供给,越来越成为广东产业的新名片。去年,广东生产汽车280.06万辆,重夺全国冠军,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迅速成长。今年一季度,华为、OPPO、vivo三家广东企业稳居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近期,富士康10.5代显示器、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思科(广州)智慧城等实体经济“巨无霸”项目接连落地。(下转A7)
(上接A1)新旧发展动能持续转换,使广东经济保持良好态势,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地位更加稳固。2013年广东GDP突破6万亿元,2015年突破7万亿元,如今突破8万亿元大关已如箭在弦。2012年到2016年,广东GDP年均增长8%,比全国高约0.7个百分点,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0%。
连串反映供给侧质量的指标,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到去年年底,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9857家,全国第一;一般贸易占比提高到43.4%,首次超过了加工贸易;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高速增长,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升到61.7%。
肩负新使命前行
今天,“中国号”巨轮,正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劈浪前进。
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在减弱;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关键材料,不能长期依赖进口;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发展机遇不容错失;各种相关改革配套,如何加快推进……我国未来发展将面临的一系列深层结构性难题,“遭遇战”已率先在广东打响。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既赋予广东新的使命担当,又指明了未来发展路径。
继续作出表率,发挥支撑作用,引领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东责无旁贷。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崇尚实干的“老广”,已经撸起袖子加油干。本月初,广东就专门研究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破解广东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交通、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着眼增强广东长远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科学规划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投融资体制,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新使命的广东正砥砺奋进,坚定前行。
编辑:邬嘉宏
(原标题:供给侧发力探路 广东产业亮出中高端供给新名片_金羊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