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高地的“生态追求” 广东生态文明建设观察
统计显示,广东经济总量连续28年全国居首,而灰霾天数却连年下降,从2007年的67天下降到2016年的29天。环境整治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环境质量纳入政绩考核,绿色发展成为广东从政府到企业共同的理念和追求。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同时也因粗放式发展,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早遇问题”让广东及早觉醒,启动了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质量改善计划。
2009年,广东出台全国首个大气污染防治政府规章--《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办法》,此后,又率先建成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并于2012年按照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开展PM2.5、臭氧等监测与实时发布。在空气治理任务较重的制造业重镇佛山,环保成为政绩考核一项重要指标。
佛山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赵颖
环境保护,党政双责这个责任体系的建设,通过这个体系的建设,形成了环境行政责任体系,我们成立了佛山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大家都是在一个体系内,共同去推动环境责任的履责,我们建立了环境保护的责任清单。
以往,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不惜牺牲环境,如今却愈发重视坚守环保底线。在珠三角地区以生态环境质量优异著称的惠州,环保局副局长李大义介绍,从2011年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1309宗项目因不符合环保准入要求而被否决。
惠州市环保局副局长 李大义
多年来,我们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实施“三个一律不批”,对没有环境容量的,没有排污总量的一律不批,对污染难以防范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不符合环保规划建设项目一律不批。
如今,2016年广东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92.7%。PM10、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48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在佛山高明顺成陶瓷公司生产车间,以往粉尘飞扬、污水横流的景象不再。记者看到,自动化生产线干净整洁。公司副总经理霍德炽是佛山陶瓷行业“洗牌”的见证人。
佛山高明顺成陶瓷公司副总经理 霍德炽
我们从99年到现在进行了9次的升级改造,9次都通过了环评,这次是最大的,也是响应国家的转型升级号召,也是提前布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都要提前去做这个事。
广东省环保厅厅长鲁修禄认为,广东目前面临的环保形势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部分地区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亟需精细化、精准化综合治理。
广东省环保厅厅长 鲁修禄
环境问题出现的比较早,这以广东的经济发展相伴随,我们在环境监测和治理方面,我们比较早的开展这项工作,所以我们现在的大气治理方面走在前一点;第二个特点,我们工作比较实,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还是我们环境管理的工作,应该说还是比较实;第三个特点就是比较恒,因为环境问题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广东水环境治理,我们即要打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新华社记者车晓蕙、周颖、黄国保广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