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切换
新闻
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实力不平衡 深圳应这样提升国际话语权
2017
12/20
11:07

328.jpg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陈熊海)“广东作为经济强省,文化建设与强大的经济实力的不平衡”。日前,深圳学术年会(2017)“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于在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举行。此次研讨会是2017年深圳学术年会的活动之一,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报业集团共同主办,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承办。

与会专家认为,深圳需弥补文化人才、原创、品牌塑造上的短板。同时,深圳国际影响力、城市的国际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升,要通过城市话语体系建设增强国际影响力。

广东文化较其他领域发展不平衡

本次学术研讨会得到了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的支持,并被列为2017深圳学术年会资助项目。据悉,深圳学术年是国内较早以城市命名的学术年会之一,深圳学术年会以倡导创新精神,加强学术交流,培育深圳学派,展示科研成果为宗旨,已举办九届的深圳学术年会正在不断扩大其影响力,成为深圳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大学副校长黎军教授认为,广东省内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一方面在于广东省的文化建设现状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广东省在全国范围内作为创新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深厚的经济强省,目前文化建设相较于其他领域发展较弱。深圳生产力发达,文化领域和其它领域相对发展不平衡,同时文化领域内的各个方面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教授认为,例如针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强而创新、延伸弱,还有要素不均衡的问题,科技元素强而创意元素弱,再加上深圳文化底蕴不足、学术文化薄弱、文化原创不足、高端文化供给缺乏。

如何解决深圳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他表示,文化发展要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加强重视文化的观念,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建设深圳艺术大学,公共文化领域加强统筹,大型文化设施向原特区外倾斜,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另外深圳将考虑在后海建一个文化设施带,加强文化设施集聚效应。

李凤亮建议,深圳作为广东强市应发挥带动作用,建设富有创意内容、创新模式的创意城市带动周边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发挥区域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深圳在文化人才、文化原创、精品、品牌塑造上是短板,通过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观念推动文化发展,通过互联网+、移动端进行普及,把技术领域的优势用到文化里去”。

提炼主流城市精神扩大话语影响力

“深圳的城市发展,在继续推进现代化国际化建设的同时,应立足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更加注重城市话语体系建设,通过提升城市话语权增强国际影响力”,在谈及深圳文化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时,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杨建这样表示。

他认为,话语是“对世界秩序的整理”,实质就是如何用一套适合城市发展的话语解读、论证、彰显城市的特色和成就,在城市现代化、国际化过程中实现和强化话语权优势,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影响力与形象传播力的重要方式和路径。而深圳积累了雄厚的城市经济实力和一定的竞争力、培育了重要的城市观念,但在国际影响力、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化城市文化形象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数据显示,深圳的人均GDP与香港、新加坡差距较大,深圳拥有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60多家,不足香港的1/23,新加坡的1/70,差距巨大。另外,全球知名的城市评级机构GAWC(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发布的2016年版的世界城市评级中,深圳位于第6档Beta级,位于世界城市排名的87位,落后于香港、北京、上海、台北、广州等中国城市,“深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严重不足,对外城市形象定位不清晰,国际性传媒集团、国际性体育社群的影响力等都是深圳的短板所在”,杨建表示。

“深圳已经培育了文博会、关爱行动、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创意十二月等一批文化品牌”,他建议,深圳应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优势,形成鲜明的品牌识别系统,突出可持续,延伸文化品牌生命力,并提炼彰显主流城市精神,通过文化“走出去”扩大话语影响力,增强议程设置能力和提高国际能见度。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