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文/羊城派记者 李晓旭 王磊
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王磊(除署名外)
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应用,让文化产业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本届文博会将原来的文化科技馆变更设置为数字文化馆。在5号馆,文化+数字的组合不仅让文化传播的途径更广,也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拓展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请戳视频↓↓↓
三面沉浸式体验苏州园林、世界最小水下自游器、VR翼装飞行,这样形式的“文化”你能接受吗?记者走访今年文博会发现,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技术正不断渗透到文化领域,并催生新的文化业态,科技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力量。
“文化+科技”成亮点
近几年来,“文化+”新领域持续成为文博会的特色,尤其“文化+科技”的元素逐渐凸显。2016年,文博会首次设立“文化创客馆”,去年调整为“文化科技馆”,今年再度变更为“数字文化馆”。
在本届文博会上,有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科技”的内容,无疑吸引了诸多眼球。将手写笔记存储为电子档,可通过视频回放书写的整个过程,保存思考过程,并能实时分享。这是柔宇科技利用柔性传感技术研发的智能手写本;天际云展出“交互体验-智游南山”四驱连屏互动项目,用虚拟多面互动展台,以四种互动形态,展现南山区的吃、住、行、游、购、娱商业业态。
在深圳会展中心5号馆入口处的“机器时代AI+ 文化深度体验馆”,国内厂商深之蓝推出的“白鲨MIX”,被称为世界最小的水下自游器。该产品仅重2.9公斤,续航30分钟,净水时速5.4公里。据介绍,白鲨MIX在充分考虑用户体验的基础上,仅保留左右握手处的磁性开关,没有一处多余的设计。零学习成本,即使初学者也可以自游水下,用户可以在游泳池、海洋馆、水上乐园或是浮潜、潜水等任何需要水下自游的场景里切换使用。
数字技术让文化焕发新机
另外,越来越多人出国游玩,但不同国家的语言成了出游者的最大障碍,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系统,能够让人旅行时不必带翻译,就能随时把自己的话译成多种语言,实现交流无国界。看书多了,眼睛容易累,上网多了,眼睛容易倦,有声阅读新业态企业深圳懒人在线推出的“懒人听书”,能够解放双眼,换个方式来“阅读”。
零距离感受数字魅力
本届文博会最受瞩目的展览,就是“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精品展”。该展位于5号馆前厅,运用了最新的展呈技术,特别具有科技感和现代感,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其中,最亮眼的要数218块冰屏组成的冰屏互动区,“218”象征2018年。据了解,这种冰屏和冬奥会上惊艳世界的冰屏是同一种技术,又因为其特殊的通透性,画面就像悬浮于玻璃之上,给观众带来高科技的新体验。
在5号馆,“沉浸式体验”成为不少参展商吸引观众的热选项目。如在博林文创展位,一个三面沉浸式体验的苏州园林吸引了大量观众,该空间再现了园林造景,置身其中,移步换景,带领观众走进美轮美奂的江南天堂。另外,博林文创在文博会打造传承国学的未来教室——“HelloKongzi教室”,融中华文化、当代艺术及前沿科技于一体,打造中国儿童国学启蒙场所,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博林文创展出的《山海经·幻兽奇想》《水经注·绘涂》《汉字传奇》等项目,让小朋友们在尽情玩乐中学习和记忆国学。
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展位,同样是一个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了焦点,该项目由墙面、地面两块显示屏组成,显示的是黄河的壮丽景观,观众站在地面上宛若站在黄河之上,大量观众在此拍照留念。
VR仍是重点展示领域
与往届文博会相比,今年的文博会呈现出诸多亮点特色,其中一个便是加大对国内外数字文化龙头企业的招展力度,重点展示设备及软件等内容,VR正是重点展示的领域之一。在前几个展馆内,随处可见戴着VR头盔、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参展者。
在会展中心1号馆的“广州馆”,利用VR技术的“翼装飞行”项目,吸引众多人前来排队体验。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是广州玖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VR+汽车”系列延展性营销产品,结合汽车驾驶系统、悬空旋转机械臂和六感特效,通过VR技术模拟车辆在各种复杂路况下的行驶状态,让体验着通过模拟飞行,感受脱离地心的刺激体验,飞越现实。
在3号馆内,深圳华夏动漫带来一款多人对战VR电竞游戏——《TOWER TAG》。玩家在虚拟空间中,通过绳索在TOWER之间移动并且寻找对手漏洞,与对手互相射击。该游戏支持1vs1、3vs3对战,游戏时间4至8分钟。
除了游戏应用,VR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广。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在如今的家装行业,就算业主上着班,喝着咖啡,装修照样一键就能搞定。戴上VR眼镜,提前感受一个新家中精致装修的效果,对于不满意的设计细节可随时调整。在4号馆内,深圳一家公司推出“云帆VR售楼系统”。通过VR看房,营销人员可以提前锁定客户,缩减销售时间,并为开发商节省成本。
来源|羊城派
图片|王磊 李晓旭
责编|吴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