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外来人口助力广东高速发展,如今人才成为各市争夺的重要资源
注:版上制图数据均为广东省数据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我的伙伴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放眼今日之广东,在继续改革开放的征程上不断呈现着崭新风貌。我们将着眼于与广东普通百姓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用40年数据,从民生小切口,描绘广东改革开放大成就及百姓获得感。
1999年,25岁的张成放弃“铁饭碗”,从湖北宜昌来到深圳。如今,这位深圳老板将法国红酒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40年来,像张成这样的外省人源源不断进入广东,不仅书写着自己的奋斗史,也为广东经济发展注入能量。
四方来客聚广东
1978年之后,中国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体制被打破,人口自由流动进入半开放期。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广东活跃的经济吸引着外省人口。不过,1978-1989年期间,广东常住人口增长还是以本省户籍自然增长人口为主。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广东经济迅猛发展,“发财在广东”这句话广为流传,大量内陆省份的年轻人,怀揣梦想来到广东,希望改变命运。电视连续剧《外来妹》映射着很多人的记忆。数据显示,1990-2000年,广东跨 省 流动人口的增加量占同期常住人口增加量的六成多。人口红利随之明显,广东制造业蓬勃发展,崛起为“世界工厂”。
2001-2010年,跨省流动人口增长放缓。2005年,广东离开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的跨省流动人口为1631.76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25.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从17 .68%上升到17.75%。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中来自中南省份以及江西、四川、重庆的占比84%,而他们去往珠三角的占比95%,其中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的占91%。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省外流入人口达215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 .61%,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一位。
近年来,随着内陆省份自身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广东流动人口的规模增速开始大幅放缓。2015年,广东流动性常住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的占比较2010年降低了11.85个百分点。而据广东省社科院《广东2035》一书预测,“未来广东流动人口将逐年下降。”
尽管如此,2017年广东常住人口还是达到了1 .1169亿,是1978年的2.2倍,成为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而户籍人口省外净迁移人数2016年达到19.44万人,是1990年的9.07倍。
人才成为香饽饽
2004年,张成在深圳打拼5年后,得到了一份落户深圳的福利。随后,他买房、成家,成了真正的深圳人。正是由于“新深圳人”的加入,深圳从建市之初的30多万人增长到了如今超过2000万人口,其中95%以上是外来人口。
除了深圳,广东其他城市的户籍政策也逐步放开。广州2010年出台《印发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试行)的通知》,2011年广州首批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名单公示。据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透露,数年来,已有6万余名来穗务工人员及随迁家属通过积分制入户渠道入户广州;而在深圳,2017年就有1万人通过积分入户成为新市民。
与此同时,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中心城市的聚集度继续加大。以广州为例,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市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达到967.33万人,户籍人口911 .98万人,非户籍人口超过户籍人口,出现“倒挂”。据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来穗人员从“候鸟式迁移”向“长期稳定居住”转变,从单身进城向“家庭式”“家族式”转变。来穗人员超过90%为劳动年龄人口(16岁-59岁),主要从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以“80后”“90后”为主体,为广州带来了年轻化和活力。
如今,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口,广东的人口需求出现了变化:从普通劳动力输入转向招才引智。各市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机制,打响了“人才争夺战”。例如,广州对技能人才降低落户门槛;在深圳,大专以上学历就可直接入户;珠海、东莞、中山取消了积分入户并降低户籍准入门槛;顺德推出“半价”人才专卖房“筑巢引凤”……
回首当初,张成感叹说,“选择没错。”是广东优越的创业环境和包容开放的政策,让他这个外省人能够充分施展拳脚,实现人生抱负。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邹莹 数据采集/采写:南都记者 杨小旻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