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这样说过,不用花太多时间看别人路线图是什么样,世界上成功是不可重复、不可复制的。
近日,珠海市公布了《珠海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0)》,其中提出将横琴参照海南,打造国际旅游岛,申报免税,形成一个“免税特区”。
看来,这个曾经比海南先成立的经济特区珠海,是要学习海南经济大特区转型,将该市的横琴岛打造为“国际旅游岛”。
在《规划》中,珠海市描绘了美好的愿景:到2030年,珠海年接待游客量达1.1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中国游客9000万人次以上;接待过夜游客8000万人次,其中入境过夜游客1700万人次,中国过夜游客6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中国旅游收入110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约70亿美元。
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愿景终究能不能实现,还很难说。事实上,珠海自身的条件、发展也与海南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首先,“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国家战略,获批的层级是中央政府;“珠海横琴国际旅游岛”最高可能为广东省的战略,战略获批的层级不同,政策效应的强效性就不同。
其次, “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国内第一个“国际旅游岛”,其战略和其政策效应具有优先性,已经先走一步,占有先机优势,作为“后来者”的珠海必然存在创新的压力。
最后,海南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是珠海无法复制的。还有,海南有博螯亚洲论坛,承担着国家总体外交和休闲外交的责任。此外,海南是 “中国冬都”,国家许多重大的和重要的国事活动会在海南举行举办。
上述条件都是珠海现在无法拥有和实现的,尽管,珠海在新的旅游岛规划中提出了不少新鲜的旅游业态。
比如建议珠海结合航展优势,发展低空飞行旅游;在斗门西部乡野生态区域、斗门与金湾区之间的农林区域和磨刀门水道沿线的广阔区域选址建设马球马术运动俱乐部;珠海港与香港、澳门等国际邮轮母港合作,作为邮轮线路上的一处停靠港,配套专用泊位和相应基础设施等。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珠海背靠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珠三角都市群,真的有可能轻易打造成“珠港澳国际都会旅游区”。
但是,“珠海横琴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无论目标手段,都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如此相似相同,换而言之,这二者是替代品,具有强烈的竞争性。
也许,珠海更需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别人的经验只能是借鉴,借鉴不等于模仿,更不是复制,如果仅去模仿的话,那就会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面对诸多挑战,珠海能否成功复制海南模式,唯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