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切换
新闻
将改革进行到底——改革开放40年深圳发展启示录之一
2018
12/19
15:45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全市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从边陲农业县到现代化大都市……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以“当惊世界殊”的沧桑巨变,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卓越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深圳特区报2018年12月10日讯 2018年的中国,注定让世界瞩目。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10月24日上午,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的讲话,是中华民族续写辉煌的自信、豪迈宣言。 40载敢为人先,40年砥砺奋进。  

深圳全市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从边陲农业县到现代化大都市……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以“当惊世界殊”的沧桑巨变,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卓越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不忘初心,共筑中国梦; 四十不惑,改革再出发! 敢闯,敢为天下先 改才有出路,闯才有活路。 

敢闯,是改革的胆气。 敢闯,是回应人民期盼,肩负历史担当。 南岭村,大片土地荒芜、民生凋敝;中英街,香港那边商店商品丰富精美,内地这边物质匮乏……1978年,在逃港问题最严重的惠阳地区宝安县调研所见,深深触动了南下主政广东的习仲勋。 希望中央给点权,广东利用有利条件“先走一步”!以习仲勋为班长的省委,经过调查研究提出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同志和中央的认可与支持,“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敢闯,是冲破思想禁锢,摸着石头过河。 蛇口,改革开放的“试管”。这里,响起了改革开放“开山炮”,打破了“大锅饭”,率先探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迸发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呐喊,犹如“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以思想大解放,催生生产力大解放。 改革伊始,百业待兴。资金短缺,借鸡生蛋。

“中国土地第一拍”在深圳落槌。这一槌,盘活了特区土地这只金鸡,换回了建设亟需的资金,促成了宪法的修改。 敢闯,是放眼世界,按国际规则“打篮球”。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得益于学习借鉴香港的招投标制度;全国首创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离不开向新加坡取经;深圳证券交易所破茧而出,成为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按国际惯例进行集中交易的证交所。 敢闯,是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在全国率先进行物价体制改革试验,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率先成立外汇调剂中心,率先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率先试行工资制度改革,率先试行商店承包经营……深圳改革的近千项“国内第一”,正如“拓荒牛”一步一个脚印,不负重托,砥砺前行。 1 2 3 下一页 全文阅读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全市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从边陲农业县到现代化大都市……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以“当惊世界殊”的沧桑巨变,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卓越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争创:增创新优势 勇做排头兵,爱拼才会赢。 

争创,是改革的锐气。 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暗流涌动的严峻考验。 东方风来满眼春。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并发表重要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一马当先引来万马奔腾。党的十四大后,神州大地掀起改革开放热潮。 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深圳以锐意创新、勇当先锋的改革锐气,率先探索破解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增创新优势,植根于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率先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三足鼎立;通过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等系列组合拳,成功建立起以十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从早期外科手术式单点突破,到率先全面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圳完成一次飞跃,为未来长足发展奠定基石。 增创新优势,植根于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法治是社会最大公约数。《深圳市国家公务员管理办法》出台,成为内地第一部公务员规章;开创中国内地审批制度改革先例,大幅压缩审批事项,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率先推出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使法治政府建设有规可循,演绎新时期的“子帅以正”。 

 增创新优势,植根于以人为本完善分配制度保障体系。 改革,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 率先推出最低工资制度;出台社会保险暂行规定,建立“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有机结合”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工伤保险制度,试点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改革,彰显以人为本的改革取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全文阅读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全市生产总值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24万亿元,从边陲农业县到现代化大都市……作为中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以“当惊世界殊”的沧桑巨变,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卓越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实干:走在最前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实干,是改革的底气。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来到广东、深圳视察时的重要讲话,为全面深化改革、做改革实干家指明了方向。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 面对硬骨头和险滩,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全面深化改革,用实干破解矛盾,是关键一招,也是必由之路。  

经济总量如何在2万亿元规模高位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增长,超过2000万管理人口压力下的城市管理治理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如何有效提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深圳已到“高位过坎”关键阶段。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高举改革金字招牌,深圳迎难而上,实干作答。 “要在机构改革、营商环境改革等方面先行探索,不断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标杆。”市委书记王伟中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对全市深化改革工作作出部署,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哪不行就改哪”。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充分释放活力。 12月4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4个“千亿元计划”。 

“去年全年为企业减负1369亿元,今年力争为企业减负1300亿元以上。”市长陈如桂说。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推出“二次房改”、深化国企改革……十八大以来,深圳牢记嘱托,在科技创新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数字政府”建设等重点领域不断突破,坚定不移将改革向纵深推进,把改革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激发。 目前,全市商事主体逾300万户。商事主体数量、创业密度均居全国第一。营商环境居全国前列。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造福广大人民。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推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服务、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打造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深圳90”品牌……十八大以来,深圳聚焦市民群众和社会关注热点,出台一份份文件,落地一项项举措,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加快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  

总书记十九大后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为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指明了前进方向。放眼未来,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结合市委六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整体谋划形成的“1+1+6”系列文件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前海开发建设,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方向阔步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将改革进行到底! 走在最前列、勇当尖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努力打造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真理力量、信仰力量、实践力量的重要窗口! 必由之路,梦想阳光。 黄金时代,就在眼前!(记者 肖意 石义胜) 上一页 1 2 3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