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新城是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瞄准问题发力,以改革精神不断深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佛山市南海区不断在跨区域平台建设、土地制度改革和社会治理等方面下功夫,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品牌南海建设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吸引一批重大项目进驻,构建“两高三新”现代产业体系。在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同时,以土地改革打开城市发展的空间,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南海3年试点经验也获得国家自然资源部“点赞”。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改革。“找准问题,明确改革方向。把握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在今年5月举行的全市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掷地有声,南海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再创新优势。
打开全球视野为南海发展拓空间
7月16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协委员与青年骨干赴南海,实地考察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与南海创新科技发展情况,考察团成员、全国政协常委、宝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健康盛赞南海搭建粤港澳交流平台的成效,认为“南海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样,南海与澳门的合作空间也很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区域与区域间互联互通日趋深入、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南海乘势而上,对外打通港澳、对内拓展大西南,构建起一条条经贸、文化往来的快速通道。
2015年,依托毗邻广州南站的区位优势,南海提出将三山新城建设成为粤港澳高端服务业示范区,打通港澳1小时生活圈。2017年,佛山西站正式开通运营,成为大西南东向进入珠三角的桥头堡、港澳和珠三角西向辐射大西南的门户。
立足佛山,背靠大西南,面向港澳,南海围绕区域竞争力做文章,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实现共同发展。最新的数据显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三年来,沿线13市(州)已达成合作项目160多个,投资总额达到2500多亿元,GDP 增长了29%,沿线居民人均收入实现了同步大幅增长。
今年初,佛山市提出“一环创新圈”的战略部署,在“1+5+N”的创新平台体系下,南海的平台建设也成为落实全市部署的重要途径。黄志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作为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山-千灯湖片正通过强化空间规划、产业规划的引导,加大投入力度提升片区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为南海城市形态最好、对产业创新资源最有吸引力、生态建设最好的创新集聚区。而南三产业合作区也将是未来5~10年南海和佛山的新增长极。
做强存量做大增量,打造万亿级制造业强区,是南海构建“两高三新”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国家高新区等平台载体,南海吸引了一汽大众、汇丰银行、毕马威等一大批全球知名企业,将力争5年内实现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10家以上,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达100家以上,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
“下阶段将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机器人产业、高端服务业发力。”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说。
以改革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南海是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也是广东唯一试点,承担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宅基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3年进展顺利,入市改革深入推进,政策文件、管理系统、交易平台等规则体系基本完善。
目前,南海区集体土地入市地块93宗,土地面积2514亩,成交总金额达73.5亿元;抵押融资地块34宗,抵押土地使用权面积873亩,抵押价值36亿元,相关数据在全国试点地区中名列榜首。其试点探索的集体土地整备、片区综合整治等工作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的认可,认为“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新途径,是统筹推进入市和征地改革的好经验”。
黄志豪认为,要用改革的精神,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乡村振兴。“40年前,南海靠改革精神把农村搞活变富。新时代,农村发展的目标要变为‘不仅富还要强’”。
升级工业园、建设新都市、发展新经济。淘汰村级工业园的低端产业,让环保、安全生产不再成为南海农村变富变强的瓶颈。今年,南海开始探索村级工业园发展利益共享机制,鼓励村级工业园大面积连片改造,结合不同土地性质、征用或租用等使用方式进行土地整备,鼓励连片混合开发,在保障产业用地的同时,实现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项目的资金平衡和土地增值,提高改造收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南海继续推进“五好”新村居建设,将城市升级向乡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与农村文化融合。2017年,累计投入2.98亿元推动30个创建村居建设项目,完成率达到92.3%。
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南海区印发了《南海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目前已着手制定了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提出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思路、阶段目标任务、工作路径及举措等,主要内容包括了南海农村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治理有效六大方面,以“1+6+X”的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南海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强化党建引领,传承“活”的品质,整治“乱”的现象,成就“治”的品牌,让更多的平台成为群众共治共享的渠道。这一创新之举,为南海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打开了新思路。
2016年底,南海全面推进党员“户联系”,提出“每个党员都联系群众、每个群众都有党员联系着”。而将时光倒推至2014年,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驻点联系)启动。这些举措的背后,都聚焦于强化党员与群众的直接联系。
面对仍然存在于信访维稳、安全整治、环保整治等领域的问题,黄志豪认为其核心“在于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凝聚群众,没有关切到每家每户、每个企业”,解决之道就是党建引领。
《新时代南海家书》 月刊也由此诞生。今年7月1日,该月刊正式发行,这是南海打造新时代的学习平台,也是南海搭建起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当前党委政府新政策、新行动,其中就包括环保整治、两违整治等群众最关切的问题。
时值盛夏,位于广佛交界处的桂城五丫口水闸公园二期,绿树成荫、鲜花怒放。但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的储油站,得益于一场自下而上的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环境焕然一新。不仅让群众为优质生活空间拍手叫好,南海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成效也由此可见一斑。
改革永不止步。今明两日,南海将连续召开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南海区全面深化改革暨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以更高要求、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南海贡献。(文/阳桦 图/王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