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珠海爱微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口罩生产车间,机器飞转,工人们戴着口罩、穿着防护工衣,按照操作规程娴熟认真地忙碌着,每分钟可产出约22只口罩,预计日产能达2万只。
企业顺利复工,防控物资产业链加速复苏。其中,15家口罩机企业组成东莞市口罩装备产业联盟,最大限度整合行业力量,扩大口罩机产能。
而这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近段时间以来,物资保障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切实举措和鼓励政策,积极组织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产业链企业复工达产、扩产转产,全力以赴打赢防控物资保供战。
政策支持
购买、制造口罩机均纳入财政奖励
日前,东莞市4家口罩机生产企业,现场获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的财政奖励资金确认函,共计奖励资金189.7万元。”
“不仅支持口罩机生产企业‘造机器’,也要鼓励口罩生产企业‘买机器’,全力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在当天活动现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现场进行对口罩和防护服生产企业技术改造的奖励活动,让政府“真金白银”的财政政策落到急需处。
记者梳理发现,为全力以赴推动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产业链企业的复工复产,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多项切实举措。
比如,通过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对相关企业进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高效便捷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困难,支持企业采取倒班制保障满负荷生产,优先组织口罩机、口罩、防护服、红外体温检测仪等最为紧缺的物资生产。
同时,省市县联动派员到重点企业驻点服务,企业遇到生产资质、用工、原辅料、机器、物流等问题时,市场监管、药监、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金融等部门以“战时机制”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企业以最快速度复工、以最大能力生产。
再者,针对当前跨行政区域的企业复工、人员流动、货物运输因疫情防控不太顺畅等问题,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逐步实现疫情防控重点物资全产业链正常运行。比如,磷酸氯喹原料在重庆,经过省市企多方努力,从重庆采购交付原料给佛山生产企业;协调江门,采购N95口罩的过滤材料交付给阳江企业;协调珠海市,从佛山采购口罩生产材料等。
企业担当
15家口罩机企业结成产业联盟
“在防疫关键时期,我们口罩机企业结成产业联盟,主要有几方面考虑,一是互相协助,提高效率;二是加强行业自律,不要哄抬物价;三是互通信息,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东莞快裕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下称“快裕达”)总经理曾俊福表示。
口罩机等防护装备是当前防疫物资的重中之重,而东莞是口罩生产设备和生产企业集中地。近日,包括快裕达在内的15家主营业务是口罩机的企业,组成了东莞市口罩装备产业联盟,最大限度整合行业力量,扩大口罩机产能,稳定市场供应。
当前,广东防护物资产业链的众多企业正在加速复苏,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积极复产、扩产、转产。
除了口罩和防护服,负压救护车也是当前对抗新冠肺炎的重要防护设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几率,属于疫区应急保障不可或缺的短缺物资。
1月28日,韶关始兴县骏汇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接到一份紧急订单,要为疫区急需的1300多台负压救护车提供一批零部件。
疫情就是命令。接到订单后,企业马上组织材料确认,同时积极联系当地员工,进行紧急复产,员工接到通知之后也踊跃返岗,随即组织生产。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因为这批订单是一个新研发车型,才刚刚开始量产,在生产过程中还有一些技术、工艺上难题须解决,“但大家都非常清楚,疫情就是命令,经过全力攻坚,最终顺利解决难题。”
近日,这批1300多台负压救护车的零部件全部加工完成,并顺利发货,为战胜疫情作出了应有贡献。
审批监管
3机构首获防护用品检验检测资质
通过专业机构的检测认证,是防护物资企业转产口罩生产的关键。随着疫情的发生,口罩检测量急剧增大。
2月11日当天,仅一个工作日,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等广东3家检验检测机构借助“绿色通道”,快速通过省级CMA(计量资质认证)评审,首次获得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的检验检测资质,为有效提升全省医用口罩等防护用品整体检测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缓解当前一“罩”难求困境,广东省资质认定主管处室及时全面梳理全省防护用品检测能力情况,与国家医疗器械检测资质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力争尽快增加有资质检验检测机构数量。
“加快防护用品检测机构的资质审批,将为复工复产企业,尤其是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赢得弥足宝贵的时间。”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省加强防控用品应急审批的工作部署下,省局对资质审批条件较为成熟的3家广东机构申请医疗器械领域紧急扩项资质认定开通绿色通道,实行应急审批,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不分昼夜积极协调申请机构完成各项申请准备,在3家机构2月10日提出申请的一天内依法依规完成所有审批流程。
南方日报记者 李凤祥 欧志葵 昌道励 王佳欣 刘梓欣 唐音 潘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