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凭借其特有优势,中西医结合,全程参与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广东拥有全国中药工业规模1/10的体量,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暴发后,广东中医药企不仅在海内外抗疫战场表现亮眼,还率先把握中医药发展的“新风口”,加速中药创新研发,深度布局海外市场,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高地,进一步推动岭南中医药走向国际,成为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撰文:严慧芳
“粤造中药”海内外抗疫亮眼
大疫出良医,大疫出良药。在中国抗疫“战场”,中医药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这其中有众多“粤造中药”的身影。
作为全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广药集团率先在全国医药行业提出不停工、不提价、保证质量、保证公益之上的“两不两保”承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间的药品及储备物资的生产、储备和供应。自春节以来,广药集团共计5000余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充分展现了广东药企的责任担当。
在国家及各省新冠诊疗方案、防控物资参考清单的药品中,广药集团在产的产品有18个。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和黄中药、花城药业、王老吉药业、光华药业、明兴药业、陈李济药厂、中一药业、星群药业等企业坚持加班加点,确保板蓝根颗粒、抗病毒口服液、小柴胡颗粒等产品的市场供应。
在保障供应的同时,广药集团也同步部署公益行动。早在大年初三,便通过广东省红十字会向湖北、广东等省份捐赠价值1200万元的药品、防护物资,其中80%为中成药产品。目前,广药集团向海内外捐赠的药品物资价值已超过2000万元。
“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这是广药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粤造中药”又迅速驰援海外。李楚源介绍,为了满足国外对中医药产品的激增需求,白云山和黄中药紧急定制了海外包装的白云山板蓝根以加大产品的出口供应,首批生产的500件出口装已运往海外。
同时,疫情期间,王老吉、采芝林联合广东省中医院,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成功研制出了“一号预防方”凉茶和“二号预防方”凉茶,用于预防新型冠状肺炎、流感病毒。通过采芝林智慧代煎系统生产出来的首批50000份预防方已捐赠给广东中医医疗队、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上市至今已销售超过30万包。广药集团神农草堂、采芝林药业还根据首届国医大师、江苏省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制定者周仲瑛教授的组方,开发了中药防疫香囊,发挥中医药“芳香辟秽、化浊解毒”的优势,至今已销售超过50万个。
“粤造中药”积极抗疫背后,离不开广东中医药产业的雄厚底蕴。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广东拥有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达170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9家。2019年全省中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4.27亿元,利润总额79.79亿元,工业增加值160.4亿元,整体规模占全国1/10左右。
立足大湾区 岭南中医药走向国际
中医药在抗疫防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影响力遍及国际“朋友圈”。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脱销。务实进取的广东药企又紧抓风口加速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医药产业聚集地,港澳海外联系广泛,在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产业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李楚源认为,站在全新的起点之上,广东中医企业应以全球的视野去谋划中医药的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依托,集中力量打造世界级的中医药产业。
广东毗邻港澳,是全国首批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坐拥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上也走在前列。
位于广东珠海横琴新区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广东推动中医药国际化重点项目。在相关政策的扶持指导下,产业园目前入园企业已有近百家,其中包括广药集团等一流中医药企业。
在2019年9月召开的“2019中国(澳门)传统医药国际合作论坛”上,广药集团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合作签约,正式进驻产业园。2020年1月3日,广药集团在澳门成立澳门总部,定位为广药国际化业务的对外窗口,致力打造引领粤港澳、辐射东南亚和葡语系国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新增长极,加快广药集团国际化布局。
李楚源介绍,根据规划,广药集团澳门国际总部将在“一国两制”“一企两地”“一品两卖”的思路下促进产业联盟的形成:“一国两制”是指充分发挥“两制”的优势让广药集团加速“走出去”的步伐;“一企两地”是指广药集团的基地在广东广州,国际总部在澳门,从而充分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一品两卖”是指更大地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为了拓展澳门国际总部产业发展空间,广药集团还在粤澳中医药产业园设立了广药(珠海横琴)医药产业园有限公司,定位为医药研发产业化平台,将引入新药研发、医药供应链、中药提取等项目。
加速创新研发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疫情大考给中医药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广东中医药企正积极从“危”中寻“机”,探索一条中药创新发展的“广东路径”。
“针对本次新冠疫情,我们已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开始了广药特色中药产品的相关研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开发工作。”李楚源表示。
中药创新研发,产学研联手是有效路径。从2008年起,广药集团就联同钟南山院士团队、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对白云山板蓝根颗粒进行较为全面的临床循证和基础研究。目前,已经分离得到多种抗流感病毒药效成分,并申请14项发明专利,其中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板蓝根多糖对流感病毒血凝素活性的抑制作用,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同时,广药集团还从中药体外抗冠状病毒及其抑制炎症药效研究为切入点,为治疗新冠肺炎筛选更多中成药品种。
资料显示,广东省拥有如消渴丸、壮腰健肾丸、滋肾育胎丸等销售额过亿元的中成药品种30个。广药集团旗下华佗再造丸纳入俄罗斯《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中成药出口前列,成为出口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中成药产品。
除了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广药集团也在积极推进中药科普化,先后建成神农草堂、王老吉博物馆等科普平台。其中“神农草堂国家文化服务出口重点项目”入选了由商务部、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五部委组织评选认定的“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中医药文化项目。
“通过中药与多个产业的跨界合作,形成消费时尚,为人们提供新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中医药发展的一条新路径,也是疫后新经济、新产业之一。”李楚源介绍,疫情期间,广药集团创新尝试中药时尚化的跨界融合,与例外时尚集团、方所文化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共同开发中医药相关的防疫产品、健康用品。此外广药集团还将与广汽集团等开展跨界合作,以“中药+时尚”把握健康产业的下一个风口。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为中药产业发展赋能,也成为中医药企未来布局方向。据悉,作为全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为了从源头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广药集团在全国建立了60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并以云平台为基础、移动网络为架构,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涉及69个基地56个品种。在网络摄像头和移动气象站等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控下,种植基地的生产进入规范化操作,大大保证了药材种植品质。
“疫情期间,‘穗康’口罩预约购买系统首日上线点击量就超过1.7亿人次,迅速成为市民购买口罩等防护物资的主渠道,也让我们看到互联网、大数据对疫情防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李楚源介绍,今年4月广药集团还试水直播带货,邀请钟南山院士走进广药助力贵州扶贫直播间,介绍维生素C对健康的作用以及刺梨的营养价值,当天直播1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超258万、点赞人次超835万。“‘时尚中药+直播带货’就是‘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这是一条传统产业的全新发展路径,相信会催生更多的新品推出、产品迭代、产业升级。未来,广药集团将加大‘医药+互联网’的布局,加快医药业务智能化、数据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