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各地陆续放出经济数据,广东21地市上半年GDP全揭晓。
在疫情冲击下,今年的国内国际形势显得尤为错综复杂,各地保持经济增长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总的来看,在经历一季度的“深蹲”之后,21地市的经济在二季度都已强势反弹,多项经济指标恢复性增长,呈现止跌回升态势。
7市增速高于全省
与全省增速(-2.5%)相比,在21个地市中,有7个市更高,2个市齐平,12个市更低。其中汕尾、阳江、韶关、深圳实现正增长。
摘得增速冠军的是汕尾,增长5.1%。与其他地市相比,汕尾很早便呈现回暖态势,一季度已是全省唯一正增长地市。
汕尾优势在于均衡,各项指标均在全省前列,经济显现全面复苏势头。以“三驾马车”为例分析,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1%,全省第三;进出口增长1.5%,全省第二。
尤其难得的是,当各地面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位数下滑的困境时,汕尾仅下降8.3%,是全省唯一一个降幅在10%内的地市,显示出强劲的消费信心。
第二名阳江的取胜秘诀是领跑全省的规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达到174.54亿元,增长16.5%,比一季度提高7.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其中前20名重点企业更是抢眼,增加值138.47亿元,增长25.5%,主要归因于广青压延、宏旺、阳江核电、阳西滨海电力、新兴铸管等当地骨干企业的大幅增长。
在阳江,当地培育多年的两大制造业主导产业——合金材料产业集群、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已经逐步成势,带动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8.4%,增速居全省第4。
深圳则实现V形翻转,一季度增速为-6.6%,在全省处于中游,但二季度一口气追回将近7个点,最终强势翻红,足见深圳经济的韧劲。
具体来看,深圳的指标有稳有进,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6%、外贸下降0.5%,没有出现较大滑坡,但固定资产投资一枝独秀,增长7.8%。
在疫情的猛烈冲击下,以深圳目前的体量,半年翻红对于稳定广东经济基本盘,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珠海、江门、汕尾总量排序上升2位
与去年同期相比,21地市GDP总量排序出现局部调整,显示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形势。
其中,珠海、江门、汕尾分别上升2位,韶关上升1位。GDP五强格局保持不变,依然是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
半年过后,深圳继续巩固自己的经济龙头老大地位,第二梯队的佛山、东莞,差距从去年近580亿元,缩小到不到300亿元。
虽然在疫情冲击下,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东莞面临的挑战更大,外贸下滑11.2%,但其余指标恢复较快,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两项关键指标为经济增长托底。前者上半年下降5.5%,最近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后者增长6.4%,呈逐月提升态势,6月甚至增长26.7%。
一边是去年刚迈入万亿元的城市新贵佛山,另一边,东莞的一只脚也踩进了万亿元门槛,按照此前的预测,东莞是今年破万亿的有力竞争者。
对于两市而言,能否在万亿城市圈中站稳脚跟,将是一大看点。前者是如何守住,后者是怎样更进一步。
在经过全市上下的大反思大讨论,此前陷入滞涨困境的中山也开始显现反攻态势,先声夺人的是投资,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全省第一,工业投资更是迅猛,增长40.3%。
各地高频推出稳增长政策工具
“半年考”已过,更大的考验还在下半场。尤其是对于总量结构“前轻后重”的广东各市而言,稳住基本盘,重点要看下半年赛程。
这段时间,各地在通过密集调研、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集中复盘上半年,定调布局下半年。
客观地看,在国外疫情形势仍不明朗的外部环境下,各地面临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上半年普遍呈两位数下滑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预示着,消费恢复仍然较缓,要弥补疫情带来的影响仍需时日。
常态化防控条件下,怎么打赢经济翻身仗?在各地最近高频推出稳增长政策工具,透露出促经济、抓落实的强信号。
比如东莞,成立经济运行监测调度指挥部,组建36个工作组,专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原材料、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面对国外不确定性,中山的突破口之一是立足国内大循环,想方设法帮助有条件企业出口转内销,支持更多市场主体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珠海的法门是“挂图作战”,自4月下旬以来,珠海已经连续召开四次重点项目挂图作战会。当地要求紧盯重点项目、重要企业、重大改革,用好挂图作战这一强大武器,抢抓下半年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加速期,用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效率,巩固扩大项目建设良好势头。
大抓项目的还有肇庆。在7月30日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肇庆集中研究部署“产业招商落地年”,提出要加快推进专项债项目,利用专项债撬动社会有效投资。为此肇庆专门成立专班破解项目落地难点堵点,推动项目快落地快见效。
南方日报记者 骆骁骅 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