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东源,喜事连连。东源继9月29日与深圳盐田区联手成功举行2020年秋季产业项目落成暨城乡建设百日大会战检阅活动之后,10月20日至21日,又举行中国(东源)硅产业技术与市场高峰论坛暨“双高人才”东源行活动,诚邀全国硅产业大咖,为东源打造广东千亿级硅产业基地“把脉”“支招”“吆喝”,助力推动硅产业高端化发展,力争在10年时间内把东源打造成广东千亿级硅产业基地。
举行此次活动,是东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省加快“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工作部署、省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与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双十行动计划”和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东强西优南扩北实”发展战略,推动东源硅产业高规格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河源滨江新城,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副三重四组团”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新担当新作为为我市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当好“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全面提效破局、努力构筑新局的主力军,也是东源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体现与生动实践,标志着东源按下了打造广东千亿级硅产业基地的“快进键”。
△东源县蓝口镇硅产业基地旗滨集团生产车间。目前,东源硅产业基地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县有硅产业链相关企业80多家,形成了以旗滨集团为龙头的硅产业集群。杨坚 摄
硅产业基地发展初具规模
东源石英石矿储量约3亿吨,矿石分布集中、开采成本低,矿石品位高,是全国六大硅产业基地之一,也是亚洲最优质的石英矿之一。
东源一直重视石英石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蓝口、柳城镇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建立硅产业基地,该基地于2014年被省经信委认定为“广东省硅产业基地”,2015年省经信委批准建立硅产业集聚区,同等享受省产业转移政策。经过持续努力,目前,东源硅产业基地发展初具规模,全县有硅产业链相关企业80多家,形成了以旗滨集团为龙头的硅产业集群,其中规上企业15家,今年前9个月硅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创税收5000万元。
△目前,东源正在全力推进硅产业园二期建设,努力打造广东千亿级硅产业基地。黄赞福 摄
硅产业被省纳入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
资源优势就是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发挥好粤北矿产资源优势,推进矿产资源精深加工,提升绿色矿业发展水平。这一利好政策为东源做大做强硅产业、推动硅产业高规格高质量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机遇。
机遇稍纵即逝,可遇不可求。东源县委、县政府领导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认识到,必须抢抓政策机遇,充分利用好石英石资源优势,补齐硅产业发展存在的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分布散且规模小、产业集群效益不高等“短板”,推动石英石资源利用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延伸产业链,提升石英石资源附加值,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硅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9月17日召开的东源县委七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优化硅产业聚集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硅产业园(二期)扩园项目建设,推动蓝口、柳城石英砂加工企业有序搬迁、改造、整合、入园,实现硅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力争用3年-5年时间初步建成硅产业新城;围绕石英砂精加工、高端玻璃制品、绿色石英建材等产业方向编制硅产业发展规划,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机遇,积极引入碳化硅产业链企业,推动硅产业高端化发展,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广东硅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事在人为,实干就成。东源为争取将硅产业发展纳入省“双十”产业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审时度势,雷厉风行,主动作为,主动有为,聘请权威机构科学编制《东源县硅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硅产业发展目标方向,确保科学有序开发优势资源;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迅速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支持硅产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支持下,紧锣密鼓对接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省“双十”产业申报工作。9月25日,从广州传来喜讯,东源硅产业被纳入《广东省发展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东源打造广东千亿级硅产业基地将获得省政府系列配套政策扶持。
△东源产业聚集区分布图。根据规划,硅产业已成为东源三大产业聚集区之一。
△东源县硅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根据规划,东源力争硅产业产值实现“十年千亿”的发展目标。
力争实现硅产业产值“十年千亿”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东源坚持产业规划先行,聘请权威机构科学编制出了《东源县硅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在综合考虑东源矿藏基础条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石英砂纯度要求、高耗能及较高环保容量、产能过剩控制和国内生产技术的现实,通过对硅产业细分领域发展前景、行业趋势、市场规模的深入分析,科学精准确立了东源硅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主导产业体系、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
战略定位
华南石英硅谷
主导产业体系:“一基、一核、两翼”。
◆ 一基:石英砂精加工。
◆ 一核:高端玻璃制品,重点聚焦建筑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药用玻璃等细分产业。
◆ 两翼:绿色石英建材和玻璃特色旅游。
发展目标:力争实现硅产业产值“十年千亿”目标,建成六大产业集群和四大核心配套。
◆ 六大产业集群:石英砂深加工集群、建筑玻璃集群、汽车玻璃集群、光伏玻璃集群、药用玻璃集群和绿色建材集群。
◆ 四大核心配套:硅产业创新研发基地、仓储物流组团、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特色玻璃小镇。
发展阶段
10年4个阶段
◆ 1年:统资源、招龙头。全县石英砂资源配置机制基本建立;石英砂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完成;依托旗滨,紧抓建筑节能玻璃增能扩产项目,力争当年动工、投产、上规;谋定各产业集群的重点龙头招引对象,确定投资意向。
◆ 3年:抓产值、成规模。石英砂加工、建筑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领域的龙头企业全面投产;头部带动效应显现,配套企业围绕龙头持续聚集;产业集群打造初具规模;药用玻璃、绿色建材头部企业加速接洽、落地,成为下一阶段新的增长点。
◆ 5年:拓集群、铸优势。六大产业集群全面进入运营阶段,东源“一基、一核、两翼”产业体系基本成形,产业特色鲜明;各细分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企业研发、总部等高端职能集聚东源;玻璃特色旅游板块开始聚集客流及商流,与万绿湖等本地旅游资源融合效果初显。
◆ 10年:创生态、画名片。全国行业影响力持续增强,规上企业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长率;硅产业生态圈内头部企业、规上企业、中小企业形成良性合作及互促格局,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主体深度参与产业发展;玻璃趣玩小镇成为广东特色旅游地标,园区产业及生活配套设施完备,产、城、人和谐共生局面初步建立,“硅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东源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