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个行动计划中,《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当下颇受关注。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加凸显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一产业关系到广东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战略性定位。
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
数据显示,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稳步壮大,2019年营业收入已超过5000亿元。按照《行动计划》,到2025年,广东省要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体制机制、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
所遇之“机”
双区驱动,医疗产业基础好
《行动计划》开篇便直接点明了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9年,广东全省营业收入已超过5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500亿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9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达9702件。
除此之外,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集聚效应愈发凸显,不仅拥有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园、 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多个产业集聚区,还拥有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 家省实验室,建有国家基因库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一批培育产业人才的知名医科大学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洁特生物重启口罩业务。
与此同时,《行动计划》也指出了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依然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产业规模有待提升、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健全,关键技术与装备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较少、高端人才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偏少,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产学研聚集的需求。“聚焦效应”所带来的“马太效应”,使得“先行者”在吸引高端人才、资源等各方面都更易占得上风,而“后来者”,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能够争取到的资源则会变得有限。
广州生物产业联盟研究院研究员黄宇华认为,“和北京上海已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相比,目前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尚缺少‘出圈’的实力。规模有待提升,缺少龙头企业,聚集效应不足,因此在高端资源汇集整合方面阻力较大。”
不过,黄宇华也强调,广东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也有着自身发展的独特优势。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给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从内部环境来看,广东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基础雄厚,资本活跃,营商氛围浓厚,可以汇聚华南地区丰富的医疗教育资源。
建设之“标”
加快建成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既然已经看出了当前发展的危机和机遇,那么就要补足短板,强化优势。
按照《行动计划》,到2025年,广东要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体制机制、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达到国际领先,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进位赶超,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迈瑞医疗生产线。
未来5年的四个具体目标,针对当下发展症结,明确且可期。
在产业规模方面,力争实现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成10个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形成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在产业结构方面,进一步优化,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销售收入超千亿的龙头企业1家,超五百亿的企业2家,超百亿元的企业20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
在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支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争取建设1家国家实验室或分支机构、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得新药上市注册批件20个,创新医疗器械注册批件40个,有效发明专利量超过1.5万件。
在产业发展生态方面,国际合作水平显著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机制、临床试验激励机制、应用推广机制不断完善,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定点使用新疗法。吸引世界知名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来粤设立生产基地、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5个左右。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合伙人张荣华认为,《行动计划》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设定上做到了精准发力,广东省根据自身行业基础和未来发展需求,全面地设定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目标。
发展之“策”:八大工程突出产业梯队有序建设
这个策,是产业发展的“策略”。广东准备这样干。
在四大目标的基础上,《行动计划》提出了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分别是:
——完善双核多节点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聚区
——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价值链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动能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生物安全治理水平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
按照这五个方面的任务,《行动计划》提出了囊括产业发展多个方面的八大工程:十大产业特色园区建设工程优势领域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多梯次企业集群建设工程、产业集群核心关键技术强基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工程、研发外包服务补强工程、医疗健康产业优化升级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工程。
其中的一大亮点,便是突出了产业梯队和创新能力的有序建设。
《行动计划》在多梯次企业集群建设工程中提到,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遴选一批创新实力强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并推动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并在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集中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医药健康专业孵化器, 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张荣华表示,这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强大中小型企业的有序协同,共享产能和供应链能力,切入到了对产业链有序组合具有更高要求的产业协同领域,能够激发产业发展的“后劲”。
不难发现,八个重点工程不仅针对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当前发展症结进行了布局,还强调打造具有持续造血能力的产业创新生态,助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彭琳
【见习记者】冯颖妍
【作者】 彭琳
南方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