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下午,东莞市召开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暨“三重”项目建设情况点评会。
会上通报:今年上半年,东莞生产总值2434.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为“十二五”开局以来最高增速。外贸增速超过广州、佛山、苏州、昆山等城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东莞市场主体突破55万户,不但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而且超过了宁波、杭州和天津。
今年,东莞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甚至于,各镇街全年经济增长速度的设定,也引发了一定争议。半年结束,东莞市经济发展的各项数据,对于之前设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有很大的比对、指导意义。同时,联系产业转型升级这一节点,前半年的发展状况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的细节设计,也很有指导价值。上半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为“十二五”开局以来最高增速,这就说明:东莞市之前提出的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已经发挥出了积极的效用。之前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并非高不可及。
根据通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细化政策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同样发挥出较大的积极效应。市场主体大量增加,超过了国内同一经济发展阵营的城市。按照国外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市场主体数量不减,说明经济下行的压力不大,市场主体数量反增,就证明区域经济活力在回升,民间投资在启动,经济向好的期望值将提升。这就说明: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是一项正确的做法。
与利好形式相对应,在上半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同样反映出转型升级战略中有待细化的地方。针对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情况,中山大学教授、东莞市特约研究员林江表示:上半年东莞经济的良好表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固定投资的拉动。相对于固定投资,东莞的内源型增长不明显,调整产业发展结构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在下半年,有意识地发展内源型经济,激发本土民间资本的活力就成为产业升级细节化推进的一项内容。
另一方面,作为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的固定投资项目,存在着少数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的问题,这也为东莞市的经济发展带来启示:在引进大项目,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注重这些大项目的落地和实施。7月24日《南方日报·东莞观察》在“新东莞攻辩”中指出:“协议性投资签约者众,落到实处者寡。以低调务实著称的东莞人,或许不该沾染这种风气,不该沉浸在这些吹嘘的数据之中。”回顾东莞前半年经济的发展,这一观点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细节化设计,指出了一个方向。
经济高速发展一直是东莞赖以屹立于本省、乃至于全国同级别城市中的资本,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东莞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013年上半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说明: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针是一套很适合东莞的发展战略方针,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看到这些光辉数据背后的问题,在之后的发展中,在产业升级上不断进行细节化推进。唯有此,才能为东莞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新东莞奇迹”才能更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