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指示要求。
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广东考察,寄语广东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广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
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总量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高质量发展势头明显。
困难前所未有
成绩来之不易
2.3%,广东不容易!
2020年,广东究竟有多难?
广东是我国对外交往最频繁的省份之一。白云机场是全球客流量最大的机场之一,疫情之前,国际客流占到客流总量的25%以上;同时,广东毗邻港澳,正常情况下,每天粤港澳三地往返人次高达上百万人次。可以说,广东外防输入的难度和压力居全国之首。
广东同时也是我国的外贸大省,去年,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广东首当其冲。去年1季度,广东省GDP为22518.67亿元,同比下降6.7%。对广东这样的经济大块头来说,要克服向下的惯性,把下行的经济重新拉回头,难上加难。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广东最终完成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的“逆袭”。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2.3%,放眼全年,走出“V”字型曲线。
去年,是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速最低的一年,同时也是经济增长最难的一年。
对于一个10万亿级体量的经济体来说,2.3%的增速来之不易!体现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六稳”“六保”两手抓,稳定经济基本盘
过去一年,广东狠抓“六稳”“六保”,分批分级科学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及时出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30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金融暖企18条”,支持“中小企业26条”,“促进就业9条”等系列的政策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30万户,新增就业134万人,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以广州市为例,去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8.66亿元,总量居全国前列。
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魏敏介绍,去年举办了全国首个直播电商节和时尚产业大会、“双十一”城市购物节等促消费活动,出台了汽车置换和报废补贴等促消费政策,推动市场销售逐季改善,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广东还积极推动内外联动,着力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去年一年,广东进出口规模占全国22%,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出口4.35万亿元,连续4年保持正增长。
“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广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副处长邓贵波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广州海关关区的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12.53小时、0.87小时,较2019年分别压缩了50.73%和62.82%。
更多创新!更高效率!
广东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
创新成为广东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三五”时期,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从1800亿元增加到3200亿元,有效发明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首位。
2020年,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是连续第4年保持全国第一。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葛长伟认为,广东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由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研发经费支出从‘十三五’初的2.5%提高到2.9%,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5.3万家。”
高效率是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广东致力于打通“信息孤岛”,向数据要效率,通过开展“数字政府”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连续两年,广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名列全国第一。目前,“粤商通”注册用户超过600万,覆盖广东过半市场主体。
依托数字政府政务大数据中心汇聚的253亿条政务数据,已全面联通人口、法人、社会信用、电子证照、空间地理信息等核心基础数据库。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业务统筹处杨剑敏介绍,这是首次将分散在多地、多部门的高频涉企服务集成到同一个平台。
“围绕市场主体从筹建、开办、日常经营等全生命周期,推进这些服务业务流程再造,涉企的数据共享开放,不断提升‘一站式’移动服务的集成度。”杨剑敏介绍说。
“十四五”时期
广东打算怎么干?
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
当下,广东正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
以“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为引领,带动广东经济全面均衡发展,这将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这么大体量的两个中心城市,距离这么近,不仅在全国,在全球的城市群中间也是不多见的。”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葛长伟强调,深圳和广州优势互补、比翼双飞,必将起到极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总台央广记者 彭小毛 郑澍 刘会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