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说,广东经济的基本盘是制造。图为美的微波炉顺德工厂。
人物档案
陈新
广东工业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工业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科协兼职副主席、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含数控一代)专家组组长、《机械工程学报》编委。
近期,《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公布。《规划》首次采用星级图的形式划分广东省21个地级市布局相关产业的重要程度。近日,南都记者就一系列问题,专访了广东工业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新。
他称,《规划》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我省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很多领域,都是有一定地位,“10年以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我们会再造一个广东,我们的GDP或者工业增加值可能会再翻一番。”
方向和目标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
南都:你如何评价广东这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四五规划?
陈新:广东经济的基本盘是制造,所以省委十二次全会第一条就强调广东要坚持制造立省不动摇。
《规划》中的制造业布局,应该说是非常有前瞻性,合乎广东实际、符合市场发展需要。《规划》中布局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我省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很多领域,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产业规划是符合广东产业实际的,加上我们有好的政策环境,特别是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支持,我相信十四五规划一定会落地。10年以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我们会再造一个广东,我们的GDP或者工业增加值可能会再翻一番。
南都:规划主要针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布局,总体上遵循什么原则?
陈新:个人理解,战略性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区别是,产业规模比较大、全省产值加起来在5000亿元及以上,为支柱产业;目前规模还不是太大,但发展前景好,为新兴产业。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
第二个原则是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要协同发展。把广东过去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通过制造业的优化布局,实现更好的协调发展,按照“一核一带一区”的战略格局进行制造业的整体布局和优化。
珠三角
围绕20个产业集群 强化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
南都: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多在珠三角重兵布局,你怎样看待珠三角在广东制造业规划中的作用?
陈新:珠三角的发展极端重要,新一轮发展中,要瞄准国际科创中心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以更高标准、突出创新驱动与示范带动,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特别是要围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强化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大力推动补链延链稳链强链工作,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着眼大产业、盯紧大项目、力建大园区,打造一批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与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一核”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从全球产业竞争的高度、从全局产业发展的角度,系统谋划产业集群发展,整合国内外资源、推进全省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拓展“一带一区”产业腹地,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技术攻关、人才共享和要素互动,带动全省产业联动发展。
粤东粤西
湛江、汕头的领头地位一定要冒出来
南都:在粤东粤西,汕头和湛江分别布局了16个和14个战略性产业,并且在4个及以上的产业集群中为核心城市。作为省域副中心,湛江和汕头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如何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
陈新:粤东粤西是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的,但很多客观因素,造成现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现在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湛江、汕头作为两个省域副中心,带动粤东粤西加快发展。
为什么要搞两个省域副中心呢?个人的理解是,粤东、粤西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产业类型有些相似。如果不强化一体化的产业布局与协调发展,容易造成资源缺少问题下的内部竞争,甚至无序竞争,影响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粤东和粤西都布局了石化产业。这是一个重大产业,产业链可长可短。如果我们仅仅去卖原油,产业链很短,附加值很低,会造成恶性竞争,最后大家都没钱赚。
石化产业的产业链也可以做得很长,从初级的原油,到精细化工、高端材料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湛江引进的巴斯夫,巴斯夫是石化的后端产业,是把石化的原始材料做成高性能的后端材料,它做出来的塑料在某种场合可以替代钢材。这样做产业链才能够延长。
沿海经济带现在布局了多个石化产业基地,未来能不能再造一个广东,形成几万亿的产值,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该产业链能不能延长。
产业链怎么延伸?是大家都只集中在中低水平的重复恶性竞争,还是区域共同规划、协同作战,将产业向高端延伸、向全链条发展,这就与城市群建设有关了。
粤东粤西应分工协作,这一定要有个中心。如果汕头和湛江的领头地位冒不出来,协调一致的城市群的建设就很难实现。只有按城市群的格局来进行产业布局,政策、资源共享,产业链优化,竞争力就会很强。
个人认为,这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头作用发挥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城市群建设成效。现在省委省政府已给这两座城市定义为副省域中心城市,赋予了一些作为城市群领头的功能,希望他们能在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粤北
承接产业转移 走特色发展之路
南都: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城市较为相似,河源处于较好位置,它有无可能成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湛江或汕头呢?
陈新:省里为什么只定了两个省域副中心?因为粤东粤西的城市相对比较集中,产业类别也比较集中。而粤北城市的地理位置相对较远,产业特点、产业基础和类别差别也比较大。
河源承接了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电子信息产业已有一定规模,韶关也承接了一部分,梅州相对就少一些。韶关工业基础较好,在装备制造、矿产冶炼等产业上比较发达。它们中要建立一个龙头,带大家一体化发展比较难做到的。
但他们有个共同的任务,就是要建设北部生态屏障,确保整个广东的绿色发展。因此,在保护生态屏障的前提下去承接产业转移,并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走特色发展之路,应该是粤北各城市的根本出路。
现代农业、生物医药
珠三角是更高端的生物医药,粤东粤西粤北着重加工产业
南都:在21个地级市都有布局的产业只有两个,一个是现代农业与食品,另一个是生物医药与健康,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陈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和现代农业与食品这两个产业都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之所以在全省布局,是因为这两个产业已有一定规模,同时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容量比较大,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现代农业和生物医药有一定的基础。各个地方都在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但在细分领域里可能会有不同。如珠三角是更高端的生物医药,粤东粤西粤北则更多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药材基地,做加工产业。
农业更是如此。粤东粤西粤北发展农业本身就有天然优势。特别是粤北,要实现绿色发展,一定要重视农产品深加工与农业现代化,大健康产业也是粤北将来发展的重头戏。
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在技术链条上的分工可能有所不同,但只要按产业链布局形成一个合力,共同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和现代农业与食品两大产业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海上风电
发展海上风电对装备制造业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南都:规划特别提到,“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中国等后发国家与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大致处于相同起跑线,可以获得换道超车新契机。”
陈新:中国的能源技术,在不少细分领域可以说已走在世界前列,至少是并驾齐驱。比如水电技术、输变电技术、核能技术、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我国需求大、基础好,是有发展优势的。在能源变革过程中,这些技术可以起到很大支撑作用的。
我国新能源的需求市场特别大。大市场有助于产品的迭代升级,对技术本身的提升和完善也是大有好处的。关于新材料,它的面太广了,要说哪一个领域的材料走在前面,这是完全可能的。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有些新材料还是受制于人的。比如做芯片用的光刻胶,某种意义上仍然是被“卡脖子”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倍加努力。
南都:在新能源领域,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海上风电有哪些优势?
陈新:广东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禀赋,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是全国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目前阳江和揭阳等地,已经布局一些大型的海上风电项目,个人认为前景十分广阔。
发展海上风电,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装备产业。像发电机的叶片,比篮球场还大,这需要高水平的制造;把巨大的风机安放在海洋上,也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所以,这对广东发展装备制造业就形成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这几年广东在海上风电产业的基础建设和产业链培育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如阳江的装备制造、不锈钢材料制造、碳纤维制造等等,对海上风力发电会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加快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极其符合国家需求,又符合广东本地需求,个人认为这是个非常有前途的产业。
数字经济
智能制造的核心内容就是定制
南都:规划提到,“数字经济平台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巨大作用,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怎样评价目前广东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
陈新:疫情之后,相比实体店消费,网络消费在成倍增长。去年服务器的销量增长很快,说明网络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网络经济也是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软硬件)会带来新的需求。
南都:广东现在的智能制造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陈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是智能制造。根据智能制造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智能制造1.0、2.0、3.0、4.0。智能制造1.0是最原始的,2.0是数字化,3.0是网络化,4.0是智能化。广东现在是2.0-3.0为主体,2.0、3.0、4.0正在并行推进。所以广东智能制造的发展任重道远。
我想特别强调:传统产业是广东一个巨大的基本盘,因为传统产业很多与衣食住行相关,与人民生活相关,不能因为发展新兴产业就把传统产业丢了,这肯定不行。传统产业中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所以,我们要用新的技术去改造升级传统,包括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南都:广东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比较发达,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突破的问题?
陈新:未来的时代,年轻人的网上生活将会越来越丰富。
目前在软件领域,APP的发展势头很足,也许它并不一定是特别高精尖的技术支持的,但因为市场需求很大,带动了该类网络软件的快速发展。
未来的智能制造时代,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实现客户深度参与的产品定制。
就像限量版的包包更为珍贵一样,独一无二的产品更加珍贵。产品定制是同样的道理,同样的文化,客户会参与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
定制对工业软件要求会更高,工业软件也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支撑技术。
这种新的消费形式、消费业态会引起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也会催生软件、工业软件的升级与变革。
出品: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见习记者 王诗琪 南都记者 黄海珊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