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切换
新闻
江门临海先进制造业 五大产业显优势(图)
2013
08/02
14:32

银洲湖沿岸的一家拆船厂内,一艘大型轮船正在被拆解

发展海洋经济,谋划蓝色崛起须有产业支撑。发展什么样的临海产业既要立足现实,更要着眼未来,它是路径选择,更是战略方向。

与湛江、惠州重点发展重化工业,深圳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路径不同,江门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大力发展临海先进制造业。依托通江临海的优势,我市在船舶拆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板块中已经雏形显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五大产业如何进一步发挥临海优势,挖掘增长潜力,如何突破瓶颈、超越自己,这是当前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产业扫描

五大临海先进制造业:

雏形已显优势突出 期待跨越式发展

凭借丰富的岸线、航道和港口等海洋资源,以及东可联系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区,西可达粤西及广西的区位优势,江门的临海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轨道交通车辆修造、船舶拆造、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和造纸五大优势产业,发展初显雏形,其中船舶拆造、造纸等产业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台山广海湾聚集了1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等产业形成了集聚优势,工业总产值已超过100亿元;新会银州湖,则初步形成了船舶拆造、精细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涌现出了新会中集、南洋船舶、双水拆船、亚太森博纸业等一大批在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江门的海洋经济发展得比较早,现有海洋产业有比较好的基础,特别是民营船舶工业比较有实力。”对发展海洋经济,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副所长罗流发觉得江门区位和产业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现在的重点是做好规划,以实现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A

轨道交通车辆修造

引领临海装备

制造业发展

今年5月28日,广东南车公司生产的首列CRH6型动车组,在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修造基地内成功下线。此时,配套基地内,格兰达、中车、南奥、恒之源、广润5家配套企业也正在紧张建设,预计到明年年中就将逐步具备生产能力。

“按照目前编制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总体实施方案测算,仅珠三角地区对城际动车组远期总需求就在6000辆左右。”广东南车公司总经理余江表示,以CRH6为代表的城际动车组市场广阔。目前广东南车公司已获得逾500辆轨道车辆订单,订单总金额达40多亿元。

庞大的城际动车组消费市场,也让更多配套企业看到了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良好的发展前景。广东南奥公司已正式签约落户该产业园,该公司董事长助理刘佳琳表示,广东南车是国家兴建的轨道车辆制造企业,高速列车的更新换代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有可见的市场已经十分庞大,并且列车检修市场今后亦十分庞大。

“有南车基地这么好的发展基础,江门发展海洋经济的主导产业,首先应考虑高端装备制造业。”罗流发建议说,江门可利用轨道交通车辆修造产业的优势,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而据估算,在广东南车项目的“牵引”下,整个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将带动铝合金型材、新型不锈钢、微电子设备、高精度电气控制设备、精密气动设备等高技术产业,形成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链规模。

B

船舶拆造

欲打造更完整的船舶工业链

船舶拆造业,是目前江门临海先进制造业中,发展基础最为优越的产业之一。全市共有船舶制造企业48家,主要生产产品为中小型钢制船舶、配套产品和游艇,另外还有10余家大型拆船企业,形成了以拆船业为上游,以型材、箱角、钢管、铸造和轧钢、金属制品为下游的产业集群。

在经历了“十一五”期间的迅猛发展之后,近年来江门的船舶业发展有所放缓,不过形势正在好转。据江门海关统计,今年1—5月,江门市船舶出口1.8亿美元,增长52.9%,船舶出口值位居广东省第2位。

“下一步,我们将把古井、沙堆一带的园区进行整合性规划,引入上下游配套项目,延伸船舶产业链,做大做强船舶产业。”新会区委书记魏志平说,未来新会还将加强产业招商,重点引进船舶动力设备、船用电器、船用电缆、船用仪器仪表等船舶配套产品,打造更加完整的船舶工业产业链。

台山市则将依托自身优势,正在着力促进游艇相关配套产品生产、游艇维修及会展等产业的发展,设想通过加强研发和自主创新,将游艇改成消防艇、海事艇,开拓公务用艇市场,努力形成全产业链发展。

不过,罗流发认为,目前海洋船舶制造业的发展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未来几年可能会处在一个困难调整期,难以发展起来,江门造船企业要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就必须先熬过当天的市场寒冬。

c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

激烈竞争中确定了发展方向

随着台山核电站的建设,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应运而生,规划控制面积44.93平方公里,首期规划用地面积6.16平方公里。规划发展目标是建成全国重要的集制造、研发、设计和应用为一体的,具有小成套供货能力的核电装备产业基地、综合服务和维修保障基地、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示范产业基地。

目前,在台山核电站以及交通、区位、土地、港口资源和直购电等多种优势条件的支撑下,园区正呈现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势头。投资额达800万欧元的法国ACPP公司和投资额达1.5亿元的深圳龙电门业等一批项目已确定入园,10多家有投资意向的项目也正在洽谈中。预计至2020年,其产能占广东核电装备市场份额的45%,产值达420亿元人民币。

“目前园区的发展,主要是受到了建设资金、用地不足等问题影响,园区的开发建设跟不上,基础设施尚未完善。”台山广海湾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刘少林说,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核电装备制造、设计研发及技术服务、非动力核技术应用、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及相关领域的先进装备制造业。

D

汽车零部件制造

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规模效应

为了能够壮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去年台山整合台城、水步、大江三地资源着力打造台山工业新城,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组团规划范围中工业可用地约有6000亩,为台山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宽广的载体平台。

台山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与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落户台山密切相关。投资总额约50亿元的富华重工项目,生产的产品包括汽车、卡车车轴总成、驱动桥总成、盘式制动器总成、半挂式车轴总成等。2011年,公司逐步全面投产,随着设备和研发的到位,预计到2014年后产值将超200亿元。

富华重工的董事长吴志强表示,如果富华重工的相关企业都能落户到台山,一方面将降低他们公司的成本,同时也将在台山加快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带来规模效应。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台山汽车零配件目前发展迅速,有着龙头企业拉动以及产业集群等优势,但存在着规模偏小、核心技术缺失等制约因素。

为了补齐技术短板,目前在台山工业新城核心区内,国家机械装备检测重点实验室正有条不紊地建设,预计年底可交付使用。该实验室建成后将为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招商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将有力推动现有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

台山市外经贸局则认为,当前台山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应着重招引二级配套商,力促落户的二级配套商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其次才是吸引一级配套商落户,并支持整车项目的引进。

E

造纸

发展优势让企业不断增资扩产

江门的造纸产业,主要分布在银洲湖沿岸,当中的银洲湖纸业基地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三大纸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银洲湖纸业基地发展已初具规模。进驻的纸业大佬中,既有投资兴建40万吨高档新闻纸项目的中资企业广东华泰,也有港资企业维达纸业、香港合昌纸行有限公司,此外具有新加坡资金背景的亚太纸业、坡利纸业和具有日本资金背景的星辉纸业等企业也纷纷落址银洲湖纸业基地。

相比其他纸业基地,银洲湖纸业基地的最大发展优势,是其依托双水发电厂有限公司,集中实施供电、供气、供水、供冷、治污、物流及固废物利用“七集中”,使得落户的企业更具有成本优势。而从区位上看,银洲湖纸业基地坐拥通江达海优越区位优势,万吨级远洋轮船经银洲湖航道可以直抵纸业基地,离广珠铁路的最近站点也仅10公里,海铁联运的条件良好。

“银洲湖纸业基地是聚集了一大批造纸类企业,而且实力都不弱,但是基地产能总量比起国内其他的纸业基地,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亚太森博纸业(广东)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乐祥说,要使银洲湖纸业基地成为国内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只有政企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现在基地内的企业实力雄厚,有增资扩产的需求,如果政府能从政策上支持企业增资扩产,相信银洲湖纸业基地一定可以成为国内很有影响力的纸业基地。

而银洲湖纸业基地所在地的双水镇则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保护好、利用好珍贵且有限的银洲湖岸线资源,引导造纸业等临港循环经济转型升级,做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

专家献策

错位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江门的后发优势将更大

对江门选择临海先进制造业为主要的产业发展之一,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等专家都比较认同,认为江门在轨道交通、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发展优势明显。

不过,向晓梅也指出,江门发展海洋经济面临财力不足、竞争激烈和意识不强三大挑战,海洋经济发展的市场不完善,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够合理,需要政府的有效干预,要多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海洋产业当中来。

“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江门目前想发展的几大临海先进制造业,都与大项目带动不无关系,但这种以大带小、以强扶弱、以有生无的发展模式,实际发展中也会遇到困难。”中山大学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吴迎新分析道,由于核电项目的特殊性,实现核装备本地化生产并不容易,当前东北、四川、上海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高度聚集了技术、研发和资金等资源,其他地方的核电装备产业要加快发展,技术、研发人才和资金的短板很明显,而且相关招商工作在国内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江门在产业选择上一定要找准发力点,眼界看得更大一些。

“江门要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来寻找发展方向,也就是要与周边地区,如珠海、阳江、中山等错位发展。”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教授贾良文说,在船舶制造方面,江门如果从吨位来讲比不上广州和中山的一些船厂,但可以发展一些中小型船舶制造,如游艇制造等,另外珠海已经有海空装备制造基地,江门可以发展航空产业配套产业。

“江门发展海洋经济,不能只是单单发展港口,或者是单单发展临海工业,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发展,形成一个有集聚效应的临海产业集群,才能共同提升区域的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院企业研究所所长林平凡说,江门临海工业的海洋优势未能发挥出来,是未来需要克服的一大问题,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如果能做足海洋文章,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和造纸业等先进制造业,未来必定拥有更大的后发优势。

他山之石

“后起之秀”

如何实现跨越发展?

——上海和中山发展临海先进制造业经验值得借鉴

具备良好的海洋资源,又致力于发展临海先进制造业的江门,现在的发展形势,与数年前的上海临港地区、中山市状况类似。目前这些先走一步的城市,在发展临海先进制造业方面已经大有斩获,它们有什么好的经验值得江门借鉴呢?

10年前,上海最穷的临港地区,作为上海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空间,开始高起点发展临海先进制造业。至2012年底,临港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0亿元,工业总产值保持45%的年均增幅,引进了100多个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发展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配套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1”产业格局。

同样是大海里的后起之秀,同样是选择了临海先进制造业,凭借体现国家战略、体现上海优势、体现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导向,高起点为临港地区的发展占据了制高点,也赢得了发展的巨大空间。江门的临海先进制造业,除了体现自身优势之外,还能体现什么呢,是否也需要去寻找合适自己的高点呢?

再看中山市,2008年长期以来工业产业结构偏轻、偏低的中山,提出要打造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拓宽中山的发展空间,优化中山的产业结构。为此,中山利用临海装备制造基地可成片开发的2000多公顷土地,开始打造大工业平台。目前,中山临海装备制造基地已引进39个央企、民企项目,涉及投资总额约600亿元,预计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过2500亿元,税收超过100亿元。

谈起中山的装备制造业,不能不提中国(中山)装备制造业博览会,这个装备展目前已经举办到了第八届,一步步从地方展会发展成为了国家级展会,成为了推动中山装备制造业不断升级的孵化和服务平台。

要想先进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离不开高端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目前江门在海洋经济领域,知名度低,人才短缺,科技力量薄弱,只有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及早谋划和建设,吸引和聚集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金,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