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9日,光明新区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深圳成立的首个功能新区,也是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构建适应区域协调发展新体制的一个重大举措。
时隔6年,今天的光明新区,已经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转型发展、高速发展、质量发展的“绿色光明之路”,实现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
作为特区新一轮改革和创新的产物,光明新区自成立之日起,即肩负起深圳科学发展“实验田”的独特历史使命: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打造深圳新时期的区域增长极,实现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跨越。
光明新区6年来的发展历程表明,正是依托“质量强区”的发展战略,促使这个最早成立的新区,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原特区外地区,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速全市名列前茅的经济发展主战场。
在过去6年间,光明新区的GDP始终保持25%左右的增速,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其中2010年增长达28%、2011年增长达28.5%、2012年增长达到25.1%。GDP实现3年翻一番、5年翻两番的发展高速,已经成为深圳新的区域增长极。
以2012年为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光明新区按照“一城双轮,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质量强区”工作, 加快建设质量光明、速度光明、园区光明、绿色光明、幸福光明,有效提升了辖区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
2012年,光明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4亿元,同比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13亿元,同比增长2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8.9亿元,增长2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6亿元,增长2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33亿元,增长18.1%;国地两税收入51.35亿元,增长20.6%。
质量强区促进新发展
依托光明新区质量强区工作思路。光明新区大力实施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战略,实现品牌强区。成立6年来,先后培育了中国驰名商标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2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0个。企业年专利申请量已经从新区成立之初的每年不到200件,增至2012年的2675件,增长超过12倍,其中发明专利年授权量已超过100件。企业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5件,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软文化竞争力得到快速提高。
同时,光明新区深入推进质量管理进步工程,提升管理绩效。新区完成修订并发布了《光明新区质量奖管理办法》规范性文件。2011年,光明新区不仅推动新区30余家企业导入了卓越绩效模式先进经验,而且大力开展光明新区质量奖评选活动,最终评定出光明卫武生物等8家质量奖(含提名奖)企业,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辖区企业树立了行业质量发展的标杆。
位于新区门户区的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0.25平方公里,是深圳高新产业带内最大的片区,也是承载全市重点高新产业项目的主要区域,更是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区。园区内的现代生物产业园、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等都已入驻多家企业,其中有30余家上市公司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或制造基地落户光明高新产业园,形成规模并初显产业链效应。
通过园区集聚、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打造国内外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目标,把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作为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进自主创新能力突出的“高、大、新”企业和项目,以增量带动存量,大力提升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园区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光明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都有了大幅提升,实现了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发展速度“三点共喷”。
实施园区集聚战略
特色产业高速发展
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是光明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为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竞争力的提高,突出发展增加值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壮大提升传统特色制造业,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产业,推进跨越式科学发展目标的实现,新区实施园区集聚战略,以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按照“园在城中、城在园中,一流城区、一流园区”工作要求,采取“一区多园”发展方式,实施大园区带动战略,以打造专业园区、特色园区为先导,加快打造有规模、有形象、有特色的现代化高科技园区。2011年10月,商务部正式授牌光明新区钟表产业基地为“国家第一批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2012年8月,市经贸信息委正式授牌光明新区平板显示园、内衣产业基地为“深圳市第一批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加快打造产业转型升级功能区,新区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高端新型电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产业项目。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依托新区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总部基地、益明国际汽车总部基地、华侨城“创想新城”、招商局“智慧城”、华强集团文化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引进高科技、前沿科技及现代高端服务业等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运中心落户新区。继续加大对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对华星光电、旭硝子等重大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效应,引进一批大、中型平板显示上、中游配套项目,完善上中游配套,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形成上中游配套齐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链。
确立“绿色新城”新理念
打造“绿色光明”新名片
光明新区从成立之初就突出生态优势,确立了“绿色新城”的发展理念,锐意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继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和“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之后,新区成为全国首批8个“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
截至目前,光明新区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的项目共94个,既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又有社会投资项目,其中,保障性住房项目10个。新区保障房总建筑面积17.58万平方米,应用的绿色节能建筑技术达10项,全区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的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36万多平方米。2013年在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共31个,总投资约146亿,总建筑面积约318万平方米。其中16个项目同时通过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双设计认证,是深圳市通过认证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示范类型最全面的区域,同时也是全国已评定和在建绿色建筑最多、最大的绿色建筑示范区。
光明新区着力打造绿色建筑、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空间、绿色社区、绿色生态系统、绿色城市形象,全方位推进现代化绿色新城建设;先后出台了《绿色新城建设行动纲领和行动方案》1+6文件,探索制定了“绿色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编制了40多个绿色专项规划,制定了严格的《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新区还率先提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基本概念;率先启动编制绿色建筑示范区专项规划;率先在保障性住房推广绿色建筑标准;率先强制政府投资项目及一定规模的社会项目实施绿色建筑标准;率先规模化建设综合共同管沟;率先建设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
新区将以建设质量光明、速度光明、园区光明、绿色光明、幸福光明为发展目标,按照“产业第一、园区带动、配套优先”的经济发展原则,继续实施 “三步走”战略,以城市发展引领各项事业发展,以园区经济引领新区经济全面发展,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确保经济增长高速度,产业发展高质量,城市发展高水平,不断改善民计民生,全方位、立体式建设光明新区绿色城市,努力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倾力打造“深圳绿谷”,为深圳建设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