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切换
新闻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飞 珠江西岸崛起“航母战斗群”
2013
08/05
14:51

每一次经济的飞腾,都要经历风雨的洗礼。

30年前,江门的经济形态还是以农业为主,工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1983年建市之初,全市GDP仅为28.59亿元,改革开放初期,工业总产值也只有5亿元左右。

市县共进的这30年,江门从一个农业市逐步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城市,去年全市实现GDP超19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660亿元。

一系列不断演变的数字,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这一切都归功于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雄心壮志。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赋予了江门“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为了把握好这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市随之提出“以打造先进制造业为重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发展任务,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近年来,通过加强对各市(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扶持和引导,我市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了三区四市的集群的产业链,形成了以核电新能源、LED新光源、南车新装备、化纤新材料为先导,摩托车、纺织服装、造纸、造船、食品、包装材料、五金卫浴、印刷、机电等为支柱的、较完整的、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截至2012年,我市共获得1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6个省级产业基地和5个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当LED、南车、海信、康师傅等工业大项目成为市民谈论最多的话题,当各市(区)的特色产业集群以“核心竞争力”之势扬帆猛进,可以预见的是,我市的产业经济正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锻造新一轮增长极。

六大支柱产业转型谋发展

传统产业

我市工业在多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最终形成了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建材、造纸六大传统支柱产业。

2012年,我市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1.05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长贡献率为62.1%,拉动增长点数7.5个百分点。其中,属于消费品的大食品行业、造纸业和建材行业同比分别增长35.7%、32.4%和14.6%,三个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近19%,是工业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以新会造纸业为例,银洲湖纸业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和积累,产业集群的优势十分明显。去年该基地实现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66%,发展壮大了亚太纸业、维达纸业、华泰纸业、中顺洁柔纸业等一批知名造纸企业。今年将新引进一批亚太纸业碳酸钙、星辉纸业碳酸钙等新配套项目,新增总投资超过1亿元。

六大传统产业,对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在新形势下,改变也将从转型升级开始。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计划,“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机电、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建材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

2012年4月,市经信局将这个计划细化,制定了《江门市关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2012—2013年)》。记者留意到,这个方案是专门针对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出的方向引导。六大产业一共有92个重点依托项目,按计划,今年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方面,机电产业将突破2000亿元大关;纺织化纤产业达800亿元;食品产业达500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产业达300亿元;建材产业达3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达500亿元。

同时,我市还根据推进“三促一帮”中关于实施“六大传统支柱产业转升”行动,实施“三个100”工程,即扶持100家企业转型升级,扶持100家企业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扶持100家企业实施工业设计成功产业化项目。今年,市经信局联合市财政局将2012年度江门市推进“三个100工程”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下达到有关企业,计划共安排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1项,总投资约4.4亿元,其中设备投资3.6亿元,预计项目达产后将实现新增销售收入25.8亿元,新增税收2.2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剑指高端

江门“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形成新光源、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大千亿元产业,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3至5个”。

在六大支柱产业基础上,我市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移升级的主攻方向,目前已基本形成“两高三新”(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端电子信息、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的发展格局。

在众多明星城市环绕下,厚积薄发的江门凭借特色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和大集群,悄然崛起于珠江西岸,走出了一条与东岸不同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江门思路明确,“以大项目促大转型,以大转型促大发展”,过去几年,我市通过省市联动,引进了南车、中广核、德力西、海信等一批龙头企业,成功拉动上下游产业发展,为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光源方面,全市LED产业总量已近200亿元,较去年增长18.2%,从事LED生产的企业有300多家,关联企业1000多家,形成了从外延芯片到封装应用的上中下游一条龙产业链和完备的配套体系。新能源方面,投资超1450亿元的台山核电引领核电产业发展,目前已成功引进多个投资数十亿元甚至百余亿元的新能源项目,形成核电、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共同发展的“千亿元”级别的产业集群雏形;被市委书记刘海称赞为“高科技和集约用地典范”的海信项目,一期平板电视今年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以上,二期宽带项目9月投产后也可突破百亿元,整个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方面,首列“江门造”动车组已于5月底下线,已接到超40亿元订单,目前已有17家配套企业签订了进驻配套基地意向书,总投资额超50亿元,共同打造“千亿元”级别的产业链条。

大平台吸纳大项目,大企业领衔大集群,一切以“产业关联度”为基准,扎实提升产业聚集效应,我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航母战斗群”,提高了整个工业经济质量。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0%、10.5%,均首次达到两位数增幅。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今年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9.1%)。

声音

五邑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坚:

“三边战略”讲究协调

五邑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志坚认为,不管是市管县,还是市代管,还是省直管县,问题都是行政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行政区划是上层建筑,区域经济是经济基础,区域经济需要一定的资源整合和区域合作,才能够明晰责任。市委书记刘海提出的“三边战略”,打破行政区划,这需要很好地协调起来,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讲究合作发展,行政区域不能太小,不能太独立、太封闭,大家都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看,不仅是下面的市(区),也包括江门市。

市委政研室原主任李超奇:

增强中心城区辐射能力

“江门设立了地级市后,可从更广的范围内为经济、资源、基础等项目进行布局。”市委政研室原主任李超奇表示,改革开放初期,江门的纺织、食品、家电灯产业发展得好,就是因为改革开放后,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这些都是改善生活条件最需要的,市场是最好的。我们的中心城区并不是真正的经济中心,对外辐射能力有限。市管县体制在刚开始的一二十年,发挥了较好作用,但现在其弊端也逐步呈现,行政管理怎样更加高效,如何深化改革,还要深入探索。所以,我市要把自身实力做强,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市管县体制实施才能更顺畅。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