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上午,广州开发区粤芯半导体新项目建设启动活动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据悉,该项目总投资为162.5亿元,将进一步发挥产业“链主”作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高质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持续深入开展重点项目“攻城拔寨”, 1~7月,206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56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5%,超过时序进度27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攻城拔寨”带动经济增长稳中向好
重点项目建设是稳投资的“强引擎”,也是促增长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促增长的重要抓手,重点项目建设的“进度条”再次刷新。1~7月,206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投资56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5%,超过时序进度27个百分点。其中76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2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4%,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广州开发区今年上半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过2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过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值超过4200亿元,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实体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数字会说话:1~7月,广州开发区工业投资305.4亿元,增长33%,占广州市工业投资超46%,华星光电、创维等44个工业项目投资超亿元,全区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完成专项债支出114亿元,带动基础设施投资216亿元,增长20%,专项债拉动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2022年上半年实现民间投资523亿元,占全区投资的47%,民间投资不断激活。
提升平台能级:大格局大空间支撑大项目大产业
作为广州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广州开发区全力推动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和创新生态化,提升平台能级,以大格局大空间支撑大项目大产业,打造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汽车制造、绿色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美妆大健康等八大支柱产业。
今年5月,琶洲实验室(黄埔)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全区484平方公里实现省级以上平台全覆盖。知识城总规获国务院批复,知识城条例完成省级立法;科学城瞄准“五年大变化”创新发展深入推进;黄埔港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十里产业长廊;生物岛挂牌成立广州实验室;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如火如荼……
截至去年底,该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共培育“单项冠军”12家,占全市75%;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3家,占全市48.5%;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8家,占全市33.7%;市级“两高四新”企业654家,占全市35%。近期,共有29家企业纳入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占广州市比例为52.7%。
创建省级及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5家,占全市50%;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广州市唯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占广州市51.43%;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7家,占广州市30.66%。
今年1~7月,全区1227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5064.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05.35亿元,同比增长2.5%,占全市比重41.1%。
创新招商模式:以高标准资源配置打造项目首选地
栽得梧桐,引来凤凰。广州开发区在提升平台能级的同时,创新招商模式,补链强链,以高标准资源配置打造项目首选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大引强,引进龙头项目、链主企业,健全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连续3年获评国家级“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和“杰出投资项目奖”。今年以来,广州开发区针对受疫情影响的产业链供应链,开展补链强链靶向招商,重点在生物医药、汽车等核心领域发力,通过招投联动、活动招商、机构引商等方式,成功引进重点行业产业项目,产业生态加速完善。
目前,全区聚集了达安基因、万孚、金域等生物医药企业超3000家,其中世界500强10家,主板上市公司15家,占全市生物医药上市企业的75%,已形成国内领先的大分子药物制造、小分子创新药、体外诊断等核心产业集群,已基本建成以龙沙、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创新企业为核心的国际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
全区还集聚了规上汽车企业79家和在建整车厂1家,包含斯坦雷等8家省级研发平台、广汽本田、明珞装备、加特可(广州)、广州奥托立夫、等行业重点企业。2021年全区汽车产业产值达180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20%,占全市汽车产业产值约30%,基本形成从研发创新、生产装备、零部件制造到整车制造的汽车制造业全产业链条。
激发科创活力:成经济发展重要基因密码
科技创新一向是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因密码。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聚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近200个,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超过100家,各类研发机构超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700家,国家级孵化器21家。
如今,广州开发区正全力构建“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广州实验室全面运作,大湾区国创中心加速筹建,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基地顺利开园,黄埔材料院等项目进展顺利……
“双链融合”正在“催生”成果转化——广纳院重磅发布88项国际领先纳米科技产业化成果,全球首个在活体内递送药物的“纳米机器人”,能实现长效抗菌的纳米材料,可以减缓近视发生的纳米护眼灯;黄埔材料院、广纳院正与广州工控、视源电子等企业合作研发生产,助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完善的孵化体系正在培育产业粮仓——“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完整孵化链条建成了华南地区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产业集群,孵化了约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诞生了14家上市企业(含第1批科创板上市企业)、全区50%的瞪羚和独角兽企业……
优化营商环境:暖企稳企护航企业发展
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广州开发区一直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探路先锋。自2018年起,该区相继推出营商环境改革1.0到5.0版本,以“服务市场主体”为主题,围绕指标提升、市场环境、国际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硬环境”6个方面,提出23个领域125项具体改革任务,升级打造“黄埔Smile”营商品牌,切实提高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
项目筹建方面,该区全国首创“信任筹建”改革机制,创新重点项目提前进场、供水供电、施工许可、投产验收等环节容缺机制,实现重点项目建设用时平均缩短6个月,推动“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实施“电力10条”改革,构建“办电更省心”“办电更省时”“供电更优质”的电力服务保障体系;开创企业筹建服务“有呼必应”,对重点项目实行“一项目一专班”服务机制,助力筹建项目“稳投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该区推出一系列“暖企”举措:区主要领导挂帅,一对一跟踪服务,积极对接百济神州、立景创新、艾佛光通等重点项目,协调解决项目设备进口清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出台保障重点工业企业供应链、产业链畅通稳定的政策,对企业为保障疫情期间供应链稳定而新增的物流转运、仓储、产品消杀、核酸检测、贷款利息等成本予以补助,同时加快兑现相关政策……截至目前,已兑现扶持金额5.55亿元,促进企业项目顺利建设,切实提振企业市场信心,加快企业投资进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龙锟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