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中国第一家来料加工厂“太平手袋厂”拉开了东莞改革开放的序幕,以纺织服装、玩具、家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在莞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彻底改变了东莞农业县的面貌,使东莞一跃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谱写了中国近代史开篇地的新历史,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东莞奇迹”。
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重创东莞加工贸易型企业,传统产业发展亦受到巨大波及。但危机也是转机,在政府和企业的主动作为下,强大的压力非但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压垮东莞,却倒逼传统产业主动寻找转型升级的新路,涌现出以纯、搜于特、都市丽人、富宝家具、龙昌玩具、玖龙纸业等标杆企业,成为东莞经济的新亮点。2012年,东莞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等五大优势传统产业规摸以上工业增加值达498.33亿元。
2012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到东莞调研的第一站就是以纯集团。以纯公司董事长郭东林向胡春华汇报,通过薄利多销,公司规模正不断扩大,有望在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目标。作为东莞的一家老牌传统服装企业,以纯服饰早在10年前,就通过打造品牌、加强设计研发,前瞻性地完成了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未来3—5年,以纯集团的发展策略是,将在品牌提升和创意两方面狠下功夫,主攻内需。
在东莞特色优势传统产业中,以纯服饰是一个亮点。还有更多像以纯一样的企业,从事着传统产业,却打破了传统产业旧有的技术、管理、资本和市场等因素桎梏,勇于突破,谱写着东莞转型升级的篇章。
2013年5月,胡春华强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要高度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可以说,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全省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标杆和样本。为此,力促东莞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着重要的影响。东莞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责任。多年来,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1+5”政策体系,再次先行先试。
从传统中探求新活力,东莞披荆斩棘,勇猛前行,正在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传统产业为“东莞奇迹”提供重要动力
先有工业化,后有城市化。这是东莞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这个意义上,东莞优势传统产业充分渗透到现代产业的各个环节,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增加集体收入、完善产业链、吸引人才和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以其自身之优带动整个现代产业体系的良性互动,拥有很高的产业地位
东莞,这个城镇化程度高达88%的城市,纵观其发展命脉,不难发现一条规律先有工业,后有城市。改革开放后,东莞大步跨越,以超常规的速度快速城镇化,依靠的就是大量承接港台等地制造业转移,从而带来国内外资本、劳动力、技术的高密度汇集,没有产业的集聚和发展,就没有东莞今天的城市规模和地位。
产业发展可以促进企业和劳动力集聚,推动城市的兴旺发达。在这个过程中,以纺织服装、家具、造纸、玩具和食品饮料为代表的优势传统产业更是东莞众多产业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何谓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它是指传统产业里面产业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存续时间长,拥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
纵观东莞的产业结构,由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构成的东莞五大优势传统产业,占据东莞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具有发展基础好、产业链完善、集群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参与多、品牌建设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特点。
数据为证,2008年,东莞纺织服装、造纸、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五大优势传统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643.03亿元,占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7%。
在全球经济形势趋向复杂的大背景下,2012年东莞的经济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完成生产总值5010.14亿元,正式迈入了GDP“5000亿元俱乐部”。其中,工业增速逐月回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在这当中,五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更是达到2375.58亿元。2012年,东莞五大优势传统产业共有国家名牌名标34个,省名牌名标89个,分别占全市的77.27%和23.35%。
与此同时,东莞优势传统产业还涌现出虎门服装、大朗毛织、厚街家具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搜于特、以纯、都市丽人、楷模家居用品、徐记食品、众生药业等一批知名企业。为此,东莞市各级政府也不遗余力为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的壮大营造法制化、国际化的发展环境。在东莞市经信部门的牵头下,通过集中资源扶持和培育特色传统产业集群,将特色传统产业集群建设与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品牌、“两化融合”、产业转移和节能降耗等有机结合,推动了传统产业集群进一步由生产加工为主向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研发设计并重的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因为市场、政府、企业以及各个社会中介组织的持续活跃,东莞的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完成了从单一加工向综合性产业集群的完美蜕变。
目前,大朗毛织、虎门服装、大岭山家具、厚街鞋业、中堂再生纸品、道滘食品等传统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厚街家具创意、茶山食品等被认定为东莞市重点扶持发展产业集群。
除了自身产业链的充实完善,东莞优势传统产业还充分渗透到现代产业的各个环节,以其自身之优带动整个现代产业体系的良性互动。
不进则退,不转则衰
东莞大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无论是产业规律,还是城市化进程的客观需要,东莞都面临着经济结构和转型升级的再思考。面对优势传统产业,不抛弃不放弃不能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还要有科学的政策和规划指引
当然,即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传统产业,也不能逃脱一个规律靠大量消耗资源换取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在全球的分工格局中继续处于低端的情形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向更加高级化和成熟化的方向发展,东莞对环保、人才、资本、创新和规模经济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土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接近极限的情形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走到了尽头。
遇到瓶颈,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就是落后的产业,是夕阳产业。东莞的优势传统产业历经了30多年的长足发展和精心培育,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是“收”还是“放”,政府的态度和政策的定位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谋定而后动,方能顺势而为。东莞对优势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进行再思考和再定位。
事实上,从全省的发展战略来看,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把优势传统产业列为广东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之一,明确了优势传统产业的地位。同时,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把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
东莞政府看清了形势,摸清了规律,非常重视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统筹和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放到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要抓手的战略高度。多年来,东莞充分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和一致性,为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稳定的政策支撑。
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东莞市委、市政府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任务。随后的金融危机产生的倒逼压力,更加速了东莞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变革进程。
2011年,由东莞市政府发文,东莞市经信局牵头制定的《东莞市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确定今后五年,东莞将拿出九大措施,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实现“五个转变”和“五个提升”。
为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指导意见》提出九大措施,共27项具体工作,从技术改造、拓展内销、降低物流成本和融资等多个方面扶持优势传统产业应对挑战、就地转型升级。
2012年,东莞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对于传统产业,东莞市市委书记徐建华强调,要通过“换芯”、“换线”来实现“壮鸟”。“换芯”是指增加科技投入,提升传统产业的内在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换线”则是对传统产业的流程再造,提高生产效率,以实现做强、壮大传统产业,然后我们再给他们“扩笼”,扩大发展空间。
也就在2012年,省经信委和东莞就共同推动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家具、食品饮料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了相关行动方案,并由省经信委正式发文。根据行动方案,到2015年,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初见成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
今年5月,在《东莞市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由东莞市政府发文,东莞市经信局牵头制定了五大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从而形成了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1+5”政策。
优化存量,提升增量
东莞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初现成效
东莞力图在优势传统产业中重新构筑起涵盖研发、设计、采购、营销等高端环节的优势产业链。“三重建设”、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更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强势的增长极
“持续的技术升级是一国经济长期动态增长的最重要驱动力。”在谈到经济发展与转型时,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这样阐述道。
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加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持续影响,从发展大势来看,东莞产业转型遇到了最坏的情况,也面临着最好的机遇。
回顾发展历史,产业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留给外界的悬念是,东莞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就此发生根本改变,现代产业体系能否真正就此建立,经济发展能否再铸辉煌。
随着东莞“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各级经信部门不断创新方式,始终将其作为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来抓。
2010—2012年期间,东莞市经信局累计争取国家和省扶持东莞340余个项目;支持产业技术进步、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企业(集团)培育、商贸流通、节能降耗的不同领域的各类项目750余个。政策扶持尤其是资金鼓励的到位,为广大优势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优势传统产业彼此融合创新,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难能可贵的是,东莞的优势传统产业厚积薄发,一方面为东莞培育新兴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不断改造升级,通过培育品牌、技术改造和创新、节能减排等路径,以崭新的面貌融入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中,为东莞产业体系注入新的活力。
数据为证,2012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39.87亿元,增长8.5%,比全市平均水平快2.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2.7%,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60.92亿元,增长13.1%,比全市平均水平快7.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4%,比重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56个和70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588个。
东莞正力图从根本上打破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产生的加工贸易模式,在优势传统产业中重新构筑起涵盖研发、设计、采购、营销等高端环节的优势产业链。特别是近两年来,东莞按照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的要求,加强“六个东莞”建设,进一步营造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快以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为核心的“三重建设”,更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强势的增长极。
未来,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又是怎样?东莞市副市长张科说,东莞指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时,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方向,将目标锁定在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优化整合各项扶持政策,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打造优势传统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
张科认为,东莞将坚持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促进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研发设计、资源整合、品牌提升、产业转移、体制改革、“三旧改造”、培育人才等措施,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在原有基础上做精做专,使传统产业发展转入品牌化、高端化、时尚化、绿色化的轨道,实现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推动“东莞制造”向“东莞创造”转变。
观点
东莞市市委书记徐建华:
对产业高级化理解不能偏颇
产业高级化不仅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同时也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转型升级。我认为,东莞的产业高级化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抓大项目大园区大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通过优质增量稀释存量,提升“东莞制造”的层次。另一条腿是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推动传统特色产业更新改造、提升技术、建立品牌、加强研发、有序转移,加快向品牌化、高端化、时尚化、绿色化转型,擦亮“东莞制造”品牌。所以对产业高级化要全面理解,不能偏颇。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
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
要利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瑞士的钟表、意大利的服装产业,虽然都是传统产业,但都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因此,东莞必须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手段,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东莞市副市长张科:
经济转型并不是放弃传统产业
东莞的经济要转型升级,但这并不意味放弃传统产业。相反,我们还要扶持发展优势传统产业,促进其转型升级。正视传统产业的存量和贡献,省市合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是东莞当前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对全市转型升级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们在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传统产业,要牢固树立发展传统产业大有作为的思想,这是我们持家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看家本领,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特色优势传统产业加快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与综合效益。
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冼周恩:
增强创新能力,
推进技术进步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传统”和“新兴”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
为此,我们在推进特色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首要强调的就是增强创新能力,推进技术进步。组织实施好“科技东莞”工程,用好“科技东莞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推进工业、科技、信息一体化,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方面,要鼓励优势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实施工业生产数字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发展行业管理软件,促进企业加强对生产、经营管理及决策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
结语
产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破立结合的动态过程。
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省委书记胡春华提出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多种方式推动转型升级。
事实证明,当前的东莞正在破茧成蝶,通过转型升级,创造着既有增长速度又有发展质量的“新奇迹”,继续领跑30年,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