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卢佳圳 通讯员 徐洁芹
图/李剑锋
2月7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肩负起“广州产业增长极”的重任,在对接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找准定位、选准赛道,在构建全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强优势育新能。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埔区委书记陈杰讲话。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埔区委副书记、区长冼银崧主持。黄埔区政协主席龚伟河出席。
陈杰指出,作为首批国家级经开区,广州开发区扛起“经济大区挑大梁”的重任重担,成为驱动广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正抢占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高点、致胜新赛道。未来,广州开发区有信心有底气当好广州产业发展增长极,要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区,形成招商主力军“新队形”,探索重点产业办“新打法”,聚力打造五大“增长极”,挺起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陈杰强调,要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打造现代产业集群集聚的“增长极”,以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为动力之源,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大力度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做优、未来产业培育三大攻坚战,加快打造“万亿制造”的现代“产业旗舰”。要以“大院大所大学大企”为主体,打造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增长极”,向“高”攀登,推动“1个主导产业+1个产业创新中心+1个概念验证中心+1个中试基地”的创新资源配置,让更多的黄埔新技术、新产品、新智造引领产业变革新趋势;向“新”聚焦,完善“产业界出题、科技界答题”“揭榜挂帅”等创新机制,着力攻克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重大技术、共性技术;向“实”发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行动,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要以“三城一岛”为承载,打造产业空间高效联动的“增长极”,提升空间能级,打造知识城知识密集型产业“增长极”、科学城智能制造“增长极”、海丝城新业态“增长极”、生物岛生命科学“增长极”;强化空间联动,重点打造五大产业带;突出空间特色,打造集科创活跃、产业集聚、生态优美为一体的城市田园创新创业高地。要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抓手,打造产业合作开放共享的“增长极”,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带动国际上下游企业在黄埔集聚,探索企业“抱团出海”新模式,打造“一站式”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要以“一流营商环境”为支撑,打造产业生态最好最优的“增长极”,集中开展政策惠企、金融惠企、环境惠企、服务惠企四大惠企行动,谋划推出“1+15+5”政策体系,统筹打造科技创新基金矩阵,加大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精心营造产业版营商环境,持续擦亮“两提三到四心”服务品牌。
陈杰强调,要与广大企业家想在一起,树牢“一切为了企业、一切为了投资者”理念,以“审批大提速”推动“效率大提升”,承诺对企业“服务周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要与广大企业家站在一起,落实挂点联系重点企业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天候、不打烊的热情服务。要与广大企业家干在一起,发挥重点产业办的作用,凡是有利于项目建设的“马上干”,凡是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坚决干”,凡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加班干”,以实际行动真正让企业感到“放心”“暖心”“舒心”“开心”。
冼银崧强调,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黄埔推进动能转换、实现优势再造的关键之年。要全面激活“三驾马车”动力引擎,全力打响产业发展“三大攻坚战”,聚力实施科技创新三大行动,打赢经济稳增长“翻身仗”。要全力实施改革高能级战略平台和高层级改革试验的“两高战略”,全面做强“三城一岛”广州产业发展增长极,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综改试验,深入推进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要持续完善“引进来”“走出去”企业服务体系,实施招商筹建“123”行动,全链条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要持续锻造黄埔铁军,解决好企业、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化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现代化品质城区,持续夯实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等民生服务保障,建设更高水平“幸福黄埔”。
会上播放了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产业体系建设成效及未来展望短片,发布和解读《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并揭牌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办公室。区有关单位、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企业代表发言,围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亮思路、晒目标、提举措,笃行实干,奋勇争先,在构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拼出“好光景”,在全市“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中演绎“新辉煌”。
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班子成员,区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市管一级调研员以上职级公务员及其他市管干部以及负责专项工作的区管一级调研员;区属各单位(含区人大、区政协各委办)主要负责同志,区委巡察组组长,各镇街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直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黄埔海关有关负责同志,市生态环境局黄埔分局、区税务局、黄埔供电局、区消防救援大队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埔有关高校、研究机构负责同志;企业经营者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