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切换
新闻
广东金融创新三平台 助在粤台商转型升级
2013
10/21
17:28

日前,深圳前海将与广东省其他国家级试验区平台一起,联手香港共同争取建立粤港澳自由贸易区的消息传来,一时间把聚焦又从上海自贸区拉回到承载广东金融创新的三大平台。

回顾国务院批复前海的22条先行先试政策中,金融政策就占了8条,从已经入驻前海的金融企业类型来看,目前前海已经成为基金公司注册的首选之地。据统计,证监会2012年至今新批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有1/4落户前海;基金子公司、期货子公司中有1/3落户前海。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在前海也已经形成聚集效应。在已入区的金融企业中,私募股权投资类企业占比超47%。

如今在聚焦点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动作频发下,前海、南沙、横琴这广东三大金融平台应以何种独到魅力迎接金融机构?入驻后的金融机构又能为实体经济带来哪些驱动力?如何推动重大平台金融管理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创新,建设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系列报道将在此篇为读者解读。

全景

金融机构抢滩前海南沙横琴三大平台

日前,有消息称,深圳前海将与广东省其他国家级试验区平台一起,联手香港共同争取建立粤港澳自由贸易区,一时间把聚焦又从上海自贸区拉回到承载广东金融创新的三大平台。

回顾去年6月的广东省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前海、横琴和南沙在金融改革和开放发展中的不同定位。

前海着力探索创新与香港金融服务业合作的新模式,探索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和高水平的保险(放心保)创新试验区。

横琴将着力探索建立有利于资本跨境流动的金融机制,重点发展离岸金融,探索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交易结算,探索开展跨境产权(股权)交易,组建多币种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拓展粤港澳金融合作发展空间。

南沙新区则是依托粤港联合创新示范区,着力建设现代金融服务区,在粤港澳金融合作、商品期货、航运物流金融、保险改革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依托三大金融创新平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鲜明定位,使得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抢滩入驻。

以横琴新区而言,成立至今,从新区设立之初的只有1家农信社发展为目前已有银行、证券、保险、融资租赁、专业货币兑换、股权投资等有各类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220多家,其中银行类机构8家,证券类机构3家。横琴金融产业服务基地也建成并投入使用,招揽了一批金融项目入驻,金融招商的集聚格局初步形成。更有区内企业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近两年深圳金融业在前海也动作频频:2012年3月,前海人寿成立并落户深圳前海合作区;2013年5月,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成立;2013年6月,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前海分行开业,东亚银行、汇丰银行、恒生银行等外资银行也已获批筹建前海分行,一批新的金融机构依托前海而生。据悉,今年7月,渣打香港与深圳国际共同签署1亿元人民币、为期1年的前海双边跨境人民币货款协议,向深圳国际提供了首个前海跨境贷款。

截至目前,13家银行机构在南沙设立网点100余家,为南沙新区提供融资支持。南沙粤港澳自由贸易园区工作正在进行申报工作,明确了市规划建设、金融、高端商贸等8个与香港合作的重点领域,未来4年,南沙总投资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特写

借力前海 华南银行助在粤台商转型升级

纷纷进驻三大平台的金融机构们,下一步将如何利用政策优势谋篇?已在珠三角地区深耕20余年的台资银行华南银行就相中了前海和横琴的巨大潜力。

“长期以来,华南银行就相当关心广东金融创新的发展,尤其是深圳前海特区及珠海横琴的试点,更是华南银行重点关注的项目。”华南银行总经理杨丰彦告诉记者。

提到关注前海的原因,杨丰彦直言,主要是看中了前海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部分。据了解,人民银行于2012年12月27日正式批准实施《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已开放香港地区的银行对于深圳前海特区所注册成立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的贷款,且人民币贷款期限及利率,是由借贷双方按照贷款实际用途在合理范围内自主确定。

广东台商总数已经超过两万,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杨丰彦说:“广大台商对前海的前景非常看好,融入前海建设的意愿非常迫切。”

统计数据表明,广东省2012年新增合同台资23.9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30%,粤台进出口贸易额达到522.4亿美元,同比增长均超过30%,粤台企业转型升级及内销市场的开拓取得突出成效,粤台产业合作渐成规模,粤台金融合作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据了解,今年1月底召开的首次两岸证券及期货监管合作会议强调,允许台资股东在大陆批准的“在金融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若干改革试验区内,各新设1家两岸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且允许台资在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中的持股比例达50%以上等内容,都为前海开展相关探索提供了政策支持。

5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透露,前海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台商协会,推动设立行业性互助型融资担保机构,为台商企业获取银行贷款提供必要支持。

“华南银行香港分行是符合《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所规范的金融机构,目前也正积极寻求相关授信的可能性。”杨丰彦说,早在1993年,华南银行就成立了台资银行在香港的第一家银行,至今已经深耕超过20余年,在珠三角地区已积累相当多的客户规模及运营基础。2013年3月,华南银行成为首批开办全面性人民币业务的台资银行,并致力于提供珠三角企业相关金融服务,以共同促进珠三角经济繁荣。

短板

政策偏空泛 “乘数效应”发挥不足

尚方宝剑在手,并不意味着发展就毫无压力。

“老大哥”上海、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已经抢跑。交通银行、浦发银等沪上金融机构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上海自贸区离岸金融、跨境人民币等业务,做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先行者,为助力上海实体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径。

如今,沪上各大金融机构正将支持实体经济的举措落实于行动。比如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支持上海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不久前对沪上一家外贸企业提供3000万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这也成为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放开后上海“第一单”;上海农商银行则完成了60家小微企业专营网点、65支专营团队建设,逐步扩大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网点覆盖面。

广东金融创新三大平台“迎进来”后的金融机构该如何找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呢?

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深圳前海合作区的做法是鼓励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政策先行先试。比如前海人寿等保险行业将通过与香港保险机构的深度合作,让内地居民能率先享受到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保险服务,提高客户体验度等。

珠海横琴的当务之急是争取寻找与港澳合作的突破点,大胆探索建立源于内地趋向港澳的金融市场规律,全面降低交易成本,形成粤港澳合作的良好局面。

去年7月,珠海市市长何宁卡在“横琴金融创新研讨会”上提出,譬如探索人民币离岸业务在岸交易结算,这要求吸引境外金融机构在横琴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其境外人民币离岸业务在横琴与境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对接;同时,如果横琴在发展多币种产业投资基金的实施细则获得政策突破,未来将有可能成为多币种股权投资基金集聚地。为迎接股权投资基金落户横琴,横琴新区出台了意见,明确进驻企业的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和奖励政策。

“纵观获批的广东金融创新三大平台,金融改革设计上的核心问题还没有解决,包括广州与深圳的关系、前海与横琴的同质化,政策的偏空等。”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认为,珠三角在重点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领域缺乏对金融杠杆的有效运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乘数效应”没有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而要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则需要改变目前的融资结构,更多地发展面向实体经济的民营金融,推动更具技术潜力和盈利能力的企业得到金融支持。

建言

发力资本市场 创新给力中小微企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在证券市场领域发展方面提到了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发行、定价、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各项制度。包括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试点扩大至全国。

经过20年发展,广东省已形成了包括深圳证交所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代办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以及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深柜市场、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如今广东三大金融平台更借助国家政策机遇引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上频频的革新动作。

5月30日,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正式开业,首批有超过1200家中小企业挂牌。“地方股权交易中心,应当有独立的市场定位、特别的制度安排、不同的运作模式,真正在国家直接管理的市场层次之外,形成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套体系。因此,创新对于前海股权来说是关键中的关键。”前海股权交易所董事长胡继之称。

广州股权交易中心也不甘落后,截至6月初开业不足一年已经吸纳了206家企业挂牌。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对挂牌企业实施“无门槛,有台阶”的准入政策,不论是股份有限公司还是有限责任公司都可以到此挂牌。

“提到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相对国外,我们还缺乏非标产品交易和转让的平台场所。”与此同时,浦东金融局局长施海宁近期透露,上海浦东正在考虑借助上海自贸区的东风建设一个非标资产转让平台,建立起来的市场将涵盖私募股权、融资租赁、信托等多品种非标准化资产。

“前海规划其实早于上海自贸区,部分金融创新项目已经开展,例如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贷款项目。”招商证券宏观经济研究院谢亚轩分析,“前海在跨境资金流动方面具有先行优势。对于前海而言,加快已有项目的发展,推进规划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前海发挥自身优势。”

“广东依托三大平台应该提升区域的自信心,深度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对中小企业来说未来大有可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随着资本市场发行新的层次要求不断涌现,以美国为例就存在于一种企业通过“小公募”获得融资的形式。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代中小型的发行者进行公募,披露的标准也适当简化。

梅新育认为,有鉴于此,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不等于说不要筛选,那样做等于制造和积累金融风险;而是要针对企业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通过创新为其解决。就广东而言,主要应该是为其外向型经济服务,为其解决汇率风险、信用风险等作贡献。大企业所受服务相对完善,尤其需要给小企业解决问题,通过培训等新的增值服务,培养小企业客户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