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石速
2月底,我到喀什地区采访,惊异于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同行的记者都有一个感触:几年前来这里,民俗、果园、胡杨、雪山、老建筑才是风景,现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游乐园、商场、林带花池、工业园区都是风景,到了晚上更是漂亮。
采访之余,我发现南疆这些城市,真如文学中描述的“散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把珍珠”。南疆一些干部提到家乡的变化,自豪地说:“北疆的城市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我们这里也是;北疆城市有什么,我们这里也有什么。”据了解,南疆的一些城市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发展,其中既缘于中央和自治区的好政策,也得益于援疆省市的大力帮助,许多新建的地标性建筑都是援疆项目。
今年,新一轮援疆干部预定3月份到位,很多干部提前10天就来了;大地还没有完全解冻,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在喀什地区采访广东省对口援建工作时,我们也充分领略到了什么叫“广东效率”,也找到了“南疆明珠”今日绽放华彩的一大原因。
民生项目“早”字当头
广东省对口援建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和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深圳市对口援建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2010年援疆之初,广东省便决心做新时期对口援疆工作的排头兵。5年内,广东省将安排资金96亿元对口援建喀什地区“两市三县”。
“春节期间,我们回深圳后依然在推进一些项目的进展,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喀什大学项目又有了新进展,第一批资金已经获批。”喀什经济开发区规划土地建设环保局局长朱恩平对记者说。而喀什大学项目只是喀什经济开发区其中一个项目,建设喀什经济开发区等于再造一个喀什市,朱恩平和同事们正为开发区内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推进工作、提高效率,只有“早”字当头,朱恩平春节在家只休息了几天便投入了工作。
记者从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了解到,2013年,在援建疏附县、伽师县和兵团第三师过程中,共投入资金12.58亿元,实施援建项目67个,项目重点放在了改善群众住房和民生公共设施上,民生项目资金占资金总额的75%以上。因为早谋划、早准备,到了2013年10月底,项目100%完成、资金100%到位。
第四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召开后,广东省立即启动五年援疆项目中期调整、2014年项目计划的编制工作。今年,广东省坚持把改善民生争取民心作为援疆的根本任务,继续在项目安排、资金投向上突出民生优先,持续实施农民增收、劳动力转移就业、医疗教育、扶贫济困、公共服务以及水、电、路、暖设施建设等民生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让当地更多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产业“快”字引领
伽师县的大棚,当年建设当年见效,农民2010年10月份移栽的西红柿苗,12月份开始结果,2011年春节便可上市。去年10月,喀什多国边民互市贸易区揭牌暨服务部门进驻仪式在疏附县举行,这对疏附县广州新城迈向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目标是一种促进,规模宏大、现代元素十足的广州新城项目由广州市倾力援建,这个项目正惠及越来越多的疏附人就业、创业。
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对产业援疆要求的标准很高——将受援地打造成南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加快促进受援地与周边国家交往交流上,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与喀什地区有关单位、广东援疆重点企业组团,赴巴基斯坦、阿联酋、土耳其等国考察交流,进一步明确了以商贸物流为平台。在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上,援建的疏附县工业园区变电站、基础设施二期、污水处理、临时防洪堤加固、标准厂房等项目启动;兵团第三师草湖产业园、图木舒克市工业园和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在加快商贸交流和产业招商上,组团参加喀交会、广交会、中国—亚欧博览会等重要展会,组织受援地相关部门和企业赴广东省和港澳地区等招商。
今年,广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不仅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广东省“以两化为先导,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援疆新格局,还要继续在“快”字上下功夫。为了促进受援地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将加大招商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受援地。为了促进粤新两地交流合作,将大力促进经贸交流,发挥两地产业互补优势,继续组织国企行动、民企行动、台企行动、港企行动等商贸交流活动。为了促进产业集聚,将继续完善产业载体,重点抓好疏附县国际商贸物流园和工业园区、伽师县工业园区、喀什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和兵团第三师草湖产业园等平台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