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是我省重要生态屏障,是东江重要水源地,承担着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香港同胞和东江下游4000多万群众饮水安全的重任。作为河源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河源高新区申报省低碳示范园区,可以通过加快建设低碳经济,深入探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同时,可以发挥自身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市的工业园区走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之路,进一步保护好河源这一粤北重要的生态屏障,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1
摆脱后无追兵困境 绿色崛起成为典范
河源高新区开发建设八年多来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河源良好的区位、生态、资源、后发等优势,积极承接珠三角和海外产业转移,着力引进“高技术、高成长、高效益、污染少、能耗少、占地少”的项目,努力培育“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成果,现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截至目前,河源高新区共落户工业项目152个,总投资500多亿元,已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以精密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太阳能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和食品饮料、服装制造、五金塑胶三大特色产业。2010年1-7月份,园区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7%,占全市的24%,占市直的78%;工业增加值累计2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3%,占全市的24%,占市值的80%;税收实现数累计2.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
通过着力培育壮大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和集聚度,河源高新区现已打造成为“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目前唯一的“广东省手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全球最大的精密模具机械制造中心;已成为全省开发建设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产业集聚度最高的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源高新区内的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是全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两次竞得广东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共10亿元。由于开发建设成效突出,2009年河源高新区在全国开发区招商促进会等单位主办的“和谐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魅力园区”年度颁奖盛典上,获得了“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荣誉称号。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出效益、十年大跨越”的计划,河源高新区当前已进入发展快车道。2009年,北京汉能集团落户,斥资210亿元,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今年已实现投产。去年7月,全球知名的通讯终端产品制造商-深圳中兴通讯正式签约落户河源高新区,投资100亿元建设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培训基地。中兴通讯的落户将至少带动60-8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河源高新区,迅速壮大和提升河源高新区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和集聚度。
河源高新区八年多来的成功实践,有力推进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为河源市摆脱“后无追兵”的发展困境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提供了一个经济落后地区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崛起的典型范例:其在规划、征地、市政建设、招商引资、培育主导产业、环保等方面的成功探索,为河源各县区工业园乃至全省山区市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提供了信心和经验;同时也为建设低碳园区打下良好基础。
2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绿水青山
河源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经过八年多的开发建设,已经初步成为一座规划管理科学、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工业新城,具备创建低碳示范园区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发展理念:河源高新区以“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为发展理念,坚持走“园区式、用地省、低污染、好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引进“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污染少、能耗少、占地少”的新兴产业项目,坚决杜绝造纸、电镀、漂染、化工等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入园。
产业结构:河源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以精密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太阳能光伏三大主导产业和食品饮料、服装制造、五金塑胶三大特色产业,以新型建筑材料和硬质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将在几年内成为园区的第四大主导产业。
集聚效应:河源高新区目前已引进手机企业38家、模具企业14家,新材料企业3家,占投产企业数的63%。2009年,手机和模具两大主导产业产值76.91亿元,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5%;税收2.89亿元,占园区工业税收的57.46%。继龙记模具、西可通讯等龙头企业落户后,2009年以来又先后引进了首期投资280亿元的北京汉能集团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3年内将形成120亿元产值,项目建成后,河源高新区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引进首期投资100亿元的深圳中兴通讯生产研发培训基地项目,6年内将形成1000亿元产值,并至少带动8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园区,迅速壮大河源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
环保设施完善:河源高新区根据“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循环用水”的原则,优化设置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中水回用管网与园区同时规划、同步建设。日处理能力5万吨(首期3万吨)的城南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10月顺利投入运营。区内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后,再经过3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深度生态处理,主要污染物达国家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中水回用率达80%。园区实行集中供气,废气处理达标率达100%;设立了固废处置中心高新区分站,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率达100%,回收利用率达95%。
源头控制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禁引进排放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和一类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大的项目,对污染环境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先后拒绝了350多个总投资400多亿元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入园,入园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强化监督管理:专门成立了市环保局高新区分局,对重点企业全面安装在线监(测)控设施,加强常态监管。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生态保护良好:由于发展理念科学、环保设施健全、监管执法有力,多年来,河源高新区从未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城市空气质量每年365天均保持优良水平,优良天数比例达100%,空气污染指数每天均在50以下,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园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河源高新区各项环保指标优良。
3
低碳示范 一马当先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发展低碳经济、强化低碳管理、建设低碳园区为切入点,以培育新兴产业为基础,以发展低碳科技为支撑,以节能降耗为抓手,以健全低碳机制为保障,坚持走绿色崛起道路,全力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实现园区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编制总体规划,统筹低碳工作: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指标统计、评价体系及框架要求,编制《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省低碳示范园区总体规划》,统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示范园区的系统工作。根据总体规划,分解制定各项专项规划。结合园区实际,制订完善《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关于建设省低碳示范园区的实施意见》、《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关于鼓励企业节能减排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确保低碳示范园区创建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顺利开展。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一、恪守项目准入原则。按照省环保局对产业准入门槛的要求,严格执行《河源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项目准入条件》等政策措施,坚决杜绝电镀、漂染、制革、化工等重污染、高耗能项目入园,严禁引进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和碳排放量大的项目。从源头抓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二、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严格实行新增项目低碳化,以壮大和提升“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新医药”等“四新”产业规模和集聚度为切入点,大力引进符合“三高三少”要求的高科技项目,加快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扶持中兴通讯、西可通讯等新电子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壮大新材料产业规模,增强海川科技等新材料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打造全国乃至亚洲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积极培育新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深化低碳技术创新。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大力引进人才,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推进节能减排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引导企业生产低碳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继续完善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海川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源孵化基地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开展节能、低碳和环保领域的科研工作,深化低碳技术创新,提升园区产业竞争力,促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推进工作,建设低碳园区:一、加大低碳理念宣传。通过悬挂横幅并制作低碳宣传手册、设置低碳专题宣传栏等形式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打造“低碳企业”、“低碳社区”,营造浓厚的低碳文化氛围,倡导低碳生产与低碳生活方式。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培训工作,鼓励和推进清洁生产;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建立健全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全面推广管道天然气的使用;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企业坚持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的,采用切实有效的清洁生产方案;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力争园区全部企业通过认证。三、完善中水回用管网建设。加快推进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中水回用设施,切实提高园区中水回收利用率。力争到2015年,园区中水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四、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实施“太阳能路灯”试点工程,积极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技术、资金等难题,力争到2015年在园区普及太阳能路灯的使用,优化园区照明系统,提高园区照明效率。五、推进园区绿化工程。引入低碳理念指导园区的绿化工程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工程建设区域,大力栽种树木,扩大园区绿化面积,增加生物固碳。同时,加强对园区树木的维护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固碳功能,减少园区碳排放。六、打造低碳政府机构。七、建设低碳示范企业。加强对龙记集团等重点能耗企业的指导和监督,实施相应的节能改造补贴政策,敦促其加快生产设备、工艺的节能降耗改造,有效降低其能耗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其打造成低碳示范企业,示范带动园区其它企业的低碳发展。八、创建低碳特色园区。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低碳产业,围绕“四新”产业做文章。
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25%以上,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0%;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万元产值电耗降低20%;
园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中水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0%。
建成“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低碳发展的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循环经济效应突显,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的生态工业新城。
读数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以产业的生态转型为核心,发展生态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建设节约型社会。以打造广东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河源高新区有42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2家企业正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落实“严控、严保、严用、严查”的各项措施,集约利用土地。倡导健康低耗、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河源高新区目前中水回用率达80%,工业固废回收利用率达95%。
节能降耗:对高耗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限制高耗能、高耗材的行业发展。2009年,河源高新区每万元GDP能耗为0.4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9.44%,万元产值电耗为226千瓦时,同比下降26.3%,远低于全市和各省级高新区的能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