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切换
新闻
佛山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局
2013
03/10
15:12

佛山(英文:Foshan、Fatshan)简称禅,古称忠义乡、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1],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2]。

佛山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中部,

为“广佛都市圈”。佛山是“广佛同城”、“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佛山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797.7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排行第六的城市,仅次于重庆、武汉、上海、北京、天津[3]。

佛山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城市群,是由4个县域和一个市区域组成的一个组合体。他没有一个固定的中心,可以凝聚起整个佛山地区,但他却可以协调起市区与县域的协调发展。[4]

佛山新八景:西樵山、佛山祖庙、清晖园、南风古灶、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高明皂幕山、南国桃园[5]。

城市地标:佛山恒安瑞士大酒店(高度208米)[6]、祖庙、百花、东方广场[7]等。

地理位置: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新火车站、广州南沙港)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够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随着广珠城际轨道的开通,佛澳形

成“1小时交通圈”,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8]。

地区经济运行情况:广东省第三大城市。2008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佛山市位列大中华地区第九位。(大中华区包括台湾)[9]。2011年中国最富20大城市,排名第4[10],中国社科院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指出,佛山全球排名为210。在中国内地城市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跻身前十[11],佛山在广东城市排名第三[11],佛山在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省市GDP排名及增量排名第11[12]。佛山获得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迸发出无限的生机活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651亿元,增长14.3%,进入“5000亿元俱乐部”。

以制造业为主导[35]​

佛山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名城,“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制造等十大优势行业。

近年来,佛山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光电、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新医药、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成为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光电显示)示范基地、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彩虹OLED、一汽大众、陆地方舟、爱康太阳能、梅塞尔工业气体、海尔华南总部等一批大项目先后落户,广东新光源产业化基地、广东薄膜太阳能产业基地、国家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相继投入使用。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35]​

民营经济是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佛山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主要特征和优势所在。佛山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南海区实施“雄鹰计划”、顺德区实施“龙腾计划”,从政策、资金、资源和服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外源型经济发展壮大[35]​

佛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市外资经济占GDP比重26.5%,有4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投资了90个项目。

专业镇和工业园区成为产业发展重要载体[35]​

专业镇和工业园区是佛山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色。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产业基地3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3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9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41个,省级专业镇34个。目前,佛山正加快建设“3+9”特色产业基地,全力打造“白色家电之都”、“平板液晶显示产业基地”、“陶瓷之都”。

现代服务业亮点纷呈[35]​

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发展,以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城市品质。

物流业。佛山是全国流通领域物流示范城市,拥有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物流交易配送中心。易运物流市场、三山国际物流园于2008年建成运营,华南国际采购与区域物流中心项目一期、中国-新加坡(佛山)现代物流工业园项目正加紧建设。2003年至今,佛山成功举办了七届“佛山(国际)物流合作洽谈会”,共签约项目625个,签约金额1732亿元。

总部经济。依托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已有美的电器、万和集团、东鹏陶瓷、锡山家具等一批知名企业在佛山设立总部大楼,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建成运营。2010年,海尔华南总部、世纪互联云计算南中国总部基地、神州数码数字城市(华南区)总部基地等项目落户佛山。

创意产业。佛山创意产业园以陶瓷产业为主,经济特征较强,聚集了陶瓷设计与研发、软件开发、无线射频识别等行业近千家企业入驻;南海创意产业园以动漫产业为方向,建设全国首个动漫主题虚拟创业园;顺德创意产业园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国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顺德)基地正式运营,广东工业设计城已有50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进驻。

会展业。佛山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和特点,整合会展资源,形成了家电、陶瓷、家具、机械等19个行业性、区域性会展品牌。顺德国际植物展、顺德木工机械展、禅城陶瓷博览交易会、顺德家电展等引入国际专业会展企业,大大提升了会展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

商贸业。佛山是珠三角经济区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陶瓷、不锈钢、童服、针织、有色金属、家具、木工机械、花卉、塑料等专业市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沃尔玛、吉之岛、易初莲花、苏宁、国美、好又多等国内外著名品牌连锁企业相继在佛山设点,位于三水区的奥特莱斯世界名牌折扣店华南旗舰中心现代服务产业区将于2011年开业。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9.63亿元,增长16.9%。

现代农业精细发展[35]​

佛山运用现代工业生产理念和科技手段,推动传统农业向观光、生态、都市、外汇农业转变。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1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16个,绿色食品8个,获农业类省名牌产品29个。顺德区是“中国鳗鱼之乡”,高明区“合水粉葛”和三水区“乐平雪梨瓜”成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架构基本形成,国通物流是全国农业保税项目、全国供港澳农产品中转处理中心。

自主创新成就“佛山制造”[35]​

佛山是“创新型(2008)国家十强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佛山把握作为中科院与广东省全面战略合作重点示范市的契机,积极开展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共建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已建成6个专业中心和3个创新平台,开展合作项目313项。启动“中国南方智谷”建设,已有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等10个科研项目签约入驻。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省级检测机构31个,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45个,科技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1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9个;组建5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产学研示范基地34个,引进高校驻佛山办事处21所,其中研究院18所,建立院士工作室13个。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前列。

品牌大市[35]​

佛山是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涌现出美的电器、佛山照明、海天调味品、新中源陶瓷、健力宝饮料、联塑非金属管道、溢达纺织等一批著名品牌和商标。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中国名牌产品65个,参与研制国家及行业标准673个。

金融创新成为发展新动力[35]​

佛山以“引领、创新、先行”的金融发展理念,推动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互相促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846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46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7.4%和13.1%。

实施金融发展三项计划(即金融市场发展的创新试点计划,创业风险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担保基金发展的基金引导计划,企业上市计划)。目前,8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创业风险基金、信用担保基金开始运作,知识产权质押、企业股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方式得到推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成立;新增上市公司5家,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7家。全市担保基金规模达到3.5亿元,累计为72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约44.5亿元。广东金融高新区成为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共引进新鸿基金融集团、富士通数据中心、法国凯捷集团南海外包运营中心等39家知名机构和项目。本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效融合,民营资本参与组建新型金融机构,5家民营企业设立创投公司,全省首家民营金融集团于2010年开业。

人才队伍蓬勃发展[35]​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品质提升,加强人才载体和发展环境建设,已形成了一支总数超百万的各行业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1995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部,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1家,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富区、强镇经济

佛山大力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区和镇(街)发展。2006年最后一次全国县级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佛山参评的四个区全部进入百强县前40名,其中作为广东“四小虎”的顺德、南海位列第2和第5位,与三水一起包揽广东省8个百强县中的前三名。

 

佛山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局

联系地址:佛山市汾江中路135号。

联系电话:0757-83352584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